1月22日,法国外长库什内、中国外长杨洁篪、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美国国务卿赖斯、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从左至右)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结束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当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的各国外长们当天已就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的要点达成一致。 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伊朗核问题目前仍是牵动国际社会的一根敏感的神经。1月22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的外长就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的第三个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达成了共识,目前,新决议草案已经发放给安理会各成员国,以便进一步磋商。在这敏感的时期,有关各方的一举一动都被看作是外交上的博弈,甚至连美常驻联合国代表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与伊朗外长坐在一起,也被猜测为美国对伊朗政策发生了改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1月30日还发表声明,称二人坐在一起,并不表明美国对伊朗政策发生了改变;而且,两人并没有“握手或举行会谈”。
从联合国的角度看,伊朗核问题复杂微妙,一波三折。目前还没有完全走上谈判解决的轨道,将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有待观察。目前正在讨论中的新决议草案,从内容看是沿着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确定的方向,适度扩大了制裁的范围,如对与伊核计划有关的人员实行旅行限制;冻结更多与伊核计划有关的人员和实体的资产;检查从伊朗进出口的物资等。不过,草案没有决定对伊朗实行全面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仅呼吁各国在与伊进行贸易和金融往来时“保持警惕”。决议草案同时强调,继续寻求谈判解决问题,并鼓励欧盟继续与伊朗进行沟通。很明显,这些都是为继续保持与伊朗进行谈判,留下了回旋余地。
法国官员日前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各成员国对草案的讨论还“需要些时间”。一个主要的原因,大概在于目前各国对决议草案的解读,也都有自己强调的重点,反映了不同国家在解决伊核问题上的不同思路和方向。美国强调,决议草案的内容是“强硬的”、“惩罚性的”。国务卿赖斯就说,“重要的是决议草案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将来还可能向进一步制裁的方向发展”。当然,美国目前不仅大力推动决议草案中加入严厉的制裁内容,还准备在安理会决议之外,单独采取制裁行动。但在俄罗斯看来,决议草案并不意味着要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欧盟目前表示,希望决议草案能一致通过,以显示安理会的团结,更何况用“一个声音说话”,可以提高决议的权威性。而安理会的其他一些非常任理事国,如南非、印尼等,则表示对新草案不能完全照单接收,要提出修改意见。可见,要各国一致通过决议草案,显然需要时间。
作为当事方的伊朗,对决议草案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到安理会对该草案的磋商。目前,伊朗在言辞上对新决议草案的态度十分强硬,说它是“非法的”,“无效的”,如果通过,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在行动上,伊朗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有收回在近期澄清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核计划中一些疑问的承诺,这反映出伊朗也没有彻底放弃谈判。
有消息称,安理会对新决议草案的磋商至少需要几个星期。而这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还将向安理会提出伊核问题的新报告。这份报告对安理会决定新决议草案的命运必然会有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方看来还需保持耐心,少安毋躁。 ( 何洪泽)
责编: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