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闻分析:阿富汗、伊拉克为何频频被“突访”

 

CCTV.com  2007年12月25日 11:10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阿富汗、伊拉克频频接待“突访”。12月23日,意大利总理普罗迪“突访”阿富汗。此前,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也于22日前后脚“突访”阿富汗,陆克文21日还访问了伊拉克。近来,“突访”阿富汗、伊拉克的西方领导人还有英国首相布朗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从表面上看,这些领导人“扎堆”造访是赶在圣诞节前劳军慰问。但有分析认为,阿富汗、伊拉克年底被这么多西方领导人“突访”,足见那里局势堪忧。当然,最苦的还是伊拉克和阿富汗领导人,除了被冲突和暴力困扰得身心疲惫,还要强装颜面接待这一波又一波的不速之客。

    其实,此类“突访”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2002年1月7日,阿富汗战争开打不久,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于当夜突然抵达喀布尔,开了“突访”先河。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布什也开始了“突访”之旅。当年11月28日,布什“突访”伊拉克。2006年3月1日,布什“突访”阿富汗。今年9月,他又携国务卿赖斯等要员再次“突访”伊拉克。或许是蒙受了布什的“感召”,更多的西方军政大员开始涉足此类“突访”。

    此类“突访”之“突”在于:一是事先不公布,令公众备感突然。曾有人质问道:“此类访问为何总要偷偷摸摸地进行?”二是有时连被访国领导人也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将有“贵人仙至”。例如,2005年12月18日,美国副总统切尼“突访”伊拉克,伊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直到与他见面才知晓。三是安保措施极其严密。今年12月初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造访阿富汗和伊拉克时,不仅有众多保镖贴身“护驾”,他本人还穿上了防弹背心。

    不过,虽说同属“反恐阵营”,但在具体动机和目标方面,突访者之间却常常有着某种耐人寻味的差异。每逢布什“突访”时,除了凸显其反恐战略正在取得进展,表明对被访国政府的支持,给美军将士打气等等之外,也有呼吁、要求盟国坚守反恐阵地的用意。而2004年5月9日西班牙国防大臣波诺“突访”伊拉克的使命,则是为了加快从伊撤军的步伐。此番陆克文“突访”伊拉克时也向外界表明,澳大利亚将于明年6月从伊拉克撤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即使反恐阵营内部,亦非“铁板一块”。就连布什也在12月20日承认,在阿富汗问题上,他最大的担心是,北约盟国会因“对阿富汗感到厌倦”而“打算离开”,并称美国应该努力说服北约盟国,坚持就是胜利。

    透过此类突访,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尽管反恐战争即将进入第七个年头,但阿富汗、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没有大的起色。西方军政大员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断不敢大张旗鼓,招摇过市,因而不得不事先封锁消息搞“突访”。有例为证:今年5月19日布莱尔在卸任前“突访”伊拉克。他刚抵达巴格达“绿区”不久,3枚炮弹便在“绿区”内爆炸。其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等同为西方的反恐盟友,他们与西方的合作也不是一年半载,但此类“突访”多少表明,他们对安全局势的控制能力尚未得到西方盟友的认可,其“忠信度”仍在经受着检验。

    由此看来,此类“突访”之所以如此之多,实在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只要伊拉克和阿富汗乱局尚存,此类“突访”就还会持续下去。(王南)

责编:赵德礼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