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李宣良 王春生)美国总统布什第一次致信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美国情报部门发表报告称伊朗在2003年就已停止核武器研制——2007年年底的这两条新闻似乎使人们因为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而绷紧的神经有所舒缓,但笼罩在人类头顶的核阴霾并没有因此而消散。
12月5日,在朝鲜首都平壤,美国助理国务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方代表团团长希尔(前右)与前来送行的朝鲜外务省美洲局局长李根(前左)握手告别。希尔当天离开平壤,结束对朝鲜为期三天的访问。 新华社记者夏宇摄
2007年,第五轮、第六轮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相继在中国举行,经过反复磋商,朝鲜同意关闭和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得以启动,各方一致认为进展良好。这使人们有理由对六方会谈及朝美关系抱有新的期待。然而,朝鲜核问题的前景还远说不上“阳光灿烂”,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
资料图片:8月2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总统府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回答记者问题。内贾德当日说,伊朗核问题“已经了结”,伊朗已是一个拥有完整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核国家”,将继续推行其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 新华社记者徐俨俨摄
相比朝鲜核问题的进展,伊朗核问题在2007年则更加一波三折。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所规定的限期,在5月23日到期,但伊朗没有按决议规定暂停铀浓缩活动。尽管在伊朗有着重要商业利益的欧洲一直在积极斡旋,力争使伊朗核问题朝着对话解决的方向发展,但美国一直坚持强硬立场,试图通过制裁逼迫伊朗就范,并声称不排除采取军事干预手段。然而,由美国16个情报部门联合撰写的报告认为,伊朗并没有重新启动核武计划。这一颇为出人意料的信息,是否会让布什政府重新审视自己的对伊政策,人们将拭目以待。
与朝鲜、伊朗核问题引发的担忧相比,部分有核国家开展的核武器实战化研究和“逆裁军”行动给国际安全和人类和平带来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
自上世纪末有核国家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后,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并没有减弱,相反,新型的第四代核武器正在孕育中,小型化和实战化的新式核武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又为消除核阴影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美国核武器的实战化趋势在2007年进一步发展。继2003年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后,美国明显加快了新型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公布了核武器制造与研制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计划。美国军方刻意模糊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之间的界限,在战区作战规划中,两者同样被视为作战支持力量,谋求逐步将核武器引入地区冲突之中,使核武器从“不可用”转变为“可用”。
资料图片:俄制SS-26“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
在加紧对日渐老化的核武库进行更新之际,俄军现在也明显地加大了现有战略核力量的建设力度。2007年2月,俄战略火箭军司令曾公开威胁说,俄战略核力量已经做好了退出中导条约的准备,以对抗北约东扩及美反导系统逼近。俄军在公开提出“先发制人”式核打击战略之后,已逐渐让自己的核威慑战略走向了透明;在恢复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的全球战斗巡航之后,还宣布明年将举行战略核力量的大规模演习。俄美之间的“核博弈”,将使世界核裁军进程充满变数。
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世界上40个以上拥有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国家已掌握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更为严重的是,恐怖组织也在试图获取核武器,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逼近。尽管美、俄两国提出“打击核恐怖主义行为全球倡议”,国际社会正努力达成《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然而,核武器一旦为恐怖组织所掌握,对世界安全的危害将难以估计。
责编:李秀伟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