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法国士兵行进在首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庆祝法国国庆日。 新华社/路透
做的远远不够
9月,阿富汗山区秋意正浓。法国飞行员、空军上尉莫德·克罗利埃正在仔细检查她的座驾“黑耳猞猁”武装直升机。两挺机枪——射速每分钟1000发——从舷窗一左一右探出头来,机枪手头戴钢盔,身裹防弹背心,早已做好出发的准备。克罗利埃一丝不苟地核对了清单:在充满敌意的卢格尔省山区,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飞行,遗漏任何细节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螺旋桨轰鸣,两架“黑耳猞猁”腾空而起。在阿富汗,军人不能单独行动,飞行也必须一长一僚。克罗利埃上尉管辖的区域是一块长100公里、宽80公里的崎岖山地,她的任务是日常巡逻、随时根据地面部队的请求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她说:“从基地飞到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只需要半个小时,再过去就是巴基斯坦。”阿巴交界的莽莽群山是塔利班天然的掩蔽所,也是他们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今年年初,200名法国特种部队官兵刚刚在这片山区歼灭了150名塔利班武装。不过在北约盟军的眼里,法国做的远远不够。
的确,在总数3.2万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隶属北约)里,只有1100名来自法国。在所有出兵阿富汗的北约国家里,法军人数也仅排名第七。一开始,法军基本驻扎在首都喀布尔,只有一支200人的特种部队深入前线,在幻影飞机的支援下和塔利班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
去年11月,在北约里加峰会 上,联盟要求法军前往反恐一线,法国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年初,两架“黑耳猞猁”运抵阿富汗,克罗利埃上尉和她的战友每天至少升空一次。在毗邻边境的卢格尔省,驻阿法军建起了新营地,营地离塔利班控制的村庄最近只有五公里,短促交火是家常便饭。指挥官说:“塔利班每个礼拜至少骚扰一次”。“我曾对部下许诺说,要把他们活着带回家。可是一个半月前,我的副官不幸负伤,他没能挺过当晚。”
9月8日,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访问阿富汗,在喀布尔受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热情款待。他向对方许诺说,法军将在月底完成新的调动,六架幻影飞机将从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转场到阿富汗坎大哈的美军空军基地,以增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实力。这一调动属于军事技术层面,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许是个新动向——法国有意要全面回归北约。
旧事重提
9月11日,阳光灿烂。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出现在图卢兹的集会上。他要为法国重返北约预热,不过,他的讲话肯定要触动40年来法国奉行的外交传统。
北约成立时法国曾是创始国之一。但到1958年,时任总统的戴高乐已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当成了推行自己独立外交政策的突破口。在戴高乐将军的眼里,北约“仅仅体现了西欧对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从属关系”,法国不过是“被称为大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统治下的驯服角色”。他曾希望美国在防务问题上做出妥协,在北大西洋联盟建立起美国、英国、法国三头执政的领导体制,让法国拥有和美英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戴高尔总统的建议遭到美国和英国的抵制,三方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在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也许是为了向美英施压,也许是顺水推舟实现自己独立自主、冲破两极格局的外交战略,法国逐渐和北约拉开距离:1959年3月,法国地中海舰队撤出北约;1959年6月,迫使美国将部署在法国的近200架轰炸机撤往英国和西德;拒绝北约空防一体化,重建属于自己的空防系统;1963年6月,将北大西洋舰队撤出北约,从盟国海军参谋部撤出法国军官……1966年,戴高乐最终亮出了自己的旗号: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按照法国规定的期限,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北约总部撤到了布鲁塞尔;中欧司令部迁往荷兰;美国在法国的军事设施——驻欧美军参谋部、美国通讯司令部、29个军事基地和后勤仓库等——全部撤离;美国驻在法国的7万名军事人员和70万吨军事装备也如期撤出;加拿大关闭了在法国的两个空军基地。白宫发言人气愤地表示:“(法国)对准联盟心脏刺了一刀。”
不过,法国之于北约只是部分退出,戴高乐总统说得明白:“我的规划不是要使法国脱离大西洋联盟——这是我要极其小心去维持的,而是要脱离在美国指挥下的北约。”所以,法国仅仅是不再把自己的防务问题直接托付给北约。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国,法国仍然有资格参与北约的所有活动——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放弃这种资格。
在北约的所有机构里,只有两个领域见不到法国人的身影:防务计划委员会与核计划小组。前者是北约审议防务政策、制定统一军事计划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后者是讨论北约安全与防务政策中与核力量有关事务的论坛,负责就北约核防务与核发展计划向防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和研究报告,由成员国国防部长参加(冰岛因无军队,只派观察员)。
在人力资源和经费方面,法国一直是北约的主要支持者。目前,大约有5000名法国军人参与北约军事行动,在科索沃和阿富汗都有其军事人员;法国提供的资金占北约非军事预算总额的15.3%和军事预算总额的13.8%。所以,法国与北约的关系被形容为“一条腿留在门里,一条腿跨在门外”。
上世纪90年代,希拉克任总统时曾经启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进程,仅取得有限进展。如今,国防部长莫兰表现出了强烈的回归意愿。在图卢兹集会上,他自我检讨道:“法国是北约最好的学生之一,但是我们往往办事拖拉,犹豫迟疑,好像一直在阻碍北约的改革。”他还对法国有限参与北约军事行动的现状表示遗憾:“在一些由北约主导的军事行动里,我们尽管也参与其中,但是影响力日渐减弱。”显然,莫兰在重复总统的调门——法国想要改弦更张,在大西洋联盟里“占有自己的整个席位”。
回归,到底为了什么
回归,到底为了什么?即使是国防部长,在这个问题上他也只能笼统地交待个大意,同时还给自己留足回旋的余地:“在明年3月《国防白皮书》公布以前,所有和国防战略有关的说法都不能看成是定论。”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