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欧关系进入调整和适应期 面临机遇与更多挑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6日 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题: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并访瑞典

    中新网6月6日电 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5月28日至29日在德国汉堡举行,中国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反恐、防扩散、世界贸易等全球性问题上表述的立场受到德国媒体广泛关注。6月6日至8日,八国峰会即将在德国举行,胡锦涛主席将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议,届时中国也会成为会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望》载文指出,德国和欧洲对中国的关注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快速增长及对欧洲甚至全球的深刻影响。这给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同时也将使中欧关系面临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欧盟的相对停滞不前,欧盟对华认知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和调整。在经贸问题上,欧盟不愿再将中国看作是发展中国家,或至少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而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已对欧盟形成较大威胁的工业化国家和竞争对手。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盟越来越多地抱怨和指责中国的发展援助政策没有达到西方的治理标准和透明度标准,与欧盟鼓励“良治”的政策形成冲突,不利于欧盟向全球推广其价值观体系。

    在认知逐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欧盟对华政策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和调整。首先,在对华经贸政策方面,欧盟更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

    其次,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上,欧盟强化了所谓“责任论”的提法,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比如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这是欧盟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欧盟自己也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比《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从1990年至2012年缩减2%至8%的目标要高出许多;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全部能耗中的比例升至20%,交通运输使用的生物燃料至少要达到燃料使用总量的10%。欧盟的目的,一是为了迎合民众对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的担心,为欧洲一体化寻找新的动力源;二是为了扩大政治和外交影响力,提升欧盟趋于下滑的软实力。

    但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欧盟想以新能源技术引领“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确保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技术优势,获取新产品销售及技术转让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欧盟也希望能以气候和环保标准及义务压制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比如,欧盟国家公开要求中国不要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经济增长之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欧盟要求中欧在非洲问题上加强对话和协调,目的也是希望中国接受欧盟对非政策中的所谓“良治”条件。

    在这一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中欧关系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为何难以解决,即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因为二者均已成为欧盟为数不多的,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中国施压的筹码。

    在欧洲媒体看来,中欧之间的气氛与前几年相比的确有较大不同。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这几年高速发展,对外交往更为自信和成熟,而欧盟由于宪法危机和“扩大后遗症”等却在相对“沉沦”,面对中国崛起,欧盟已缺乏以往的自信。对于这种相对地位的改变,双方现在都进入一个适应期,也都在重新评估对彼此的政策和期待。从这一视角来看,中欧关系现状也还算正常。

    实际上,中欧关系仍很稳固,双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联系愈益紧密,共同利益远远超出分歧和矛盾,比如欧盟的自身发展及其想要解决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需要欧盟的市场和技术,也需要欧盟的帮助来共同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解决双方都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如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因此,双方都有进一步发展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需要。而且,中欧已经形成良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包括中欧年度峰会等,这对化解分歧、促进相互理解都是有好处的。(张健)

责编:毛婷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