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9日 13:06 来源:
来源:《半月谈》杂志
两个活力奔放的古老文明,迎来了又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1月30日,胡锦涛以国家主席的身份,第三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开始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等8国的国事访问。在中非不断扩大的交流合作中,以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环保、新闻和民间交往等为内容的“软交流”,正在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软交流”实实在在
在地形地貌上有“微型非洲”之称的喀麦隆,是胡锦涛访问的第一站。1月30日到达的当天,胡锦涛同比亚总统共同出席中国-喀麦隆联欢会,欣赏了两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很多人不知道,喀麦隆原来没有专业舞蹈团体,演员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是来自中国的舞蹈老师们,几乎从零起点教他们。天性聪颖、活泼的非洲演员们进步很快,在2006年的三八妇女节和喀麦隆国庆庆典上,老师和徒弟同台献艺,受到热烈欢迎。
胡锦涛还前往雅温得妇女儿童医院,看望中国医疗队队员和被他们救治的当地病人。得知中国医生通过4次手术终于保住了一名3岁男孩曾被判定截肢的左脚时,胡锦涛高兴地赞扬了中国医疗队,称他们是中喀人民友谊的传播者。
在访问的第二站利比里亚,胡锦涛出席了中国━利比里亚疟疾防治中心揭牌仪式。胡锦涛主席的活动安排,处处体现出中国落实在北京峰会上宣布的促进中非务实合作8项政策措施的诚意,是中非“软交流”活跃的缩影。“软交流”的舞台,主要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民间交往等。
“软交流”红红火火
放眼今日中非合作,“软交流”已实实在在跃升为与贸易、投资等并列的一大亮点。
截至2006年8月,中国已为非洲国家累计培训了11000多名各类人才,涉及表演艺术、美术、文物保护和管理、图书、档案、体操、武术、中医药等各行各业。胡锦涛这次访问的第六站南非的国家乒乓球队,得到了中国官方派遣的体育教练的大力支持。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海外共设立了6个中国文化中心,其中3个在非洲。作为中国“软实力”的最响亮品牌之一,孔子学院已在6个非洲国家落户。中国文化中心与孔子学院已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不少“软交流”活动规模大,反响强烈。例如,2004年,“相约北京-非洲主宾周”首次举办,9个非洲国家的艺术团和8个政府文化代表团应邀参加。与此相呼应,中国通过派遣多个艺术团体赴非洲举办“中华文化非洲行”等活动,共覆盖非洲27个国家和地区,在各国引起热烈反响。
“软交流”步步深入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解飞介绍,过去,中非文化交流以官方项目为主,渠道比较单一,现在,中国地方及民间机构对中非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出访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艺术团组一半以上是非官方的;同时,非洲来华演出的艺术团组也有近一半是非官方组织。此外,中国从非洲国家进口和经营非洲艺术品的商业活动也活跃起来。
显然,中非“软交流”的渠道、领域在不断拓宽。例如,访问喀麦隆时,胡锦涛出席了中喀两国8个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其中包括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软交流”走向深入的突出表现。2006年8月,中国首支赴非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全部12名志愿者中,有两人的任务是帮助非洲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创建非洲首个中文系。中国驻埃大使馆人士表示,中国首批志愿者来到埃塞俄比亚,是我国志愿者事业迈向国际的一个重要标志。(驻内罗毕记者 冯雪)
责编: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