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6日 20:40 来源:
稻香飘四海 民生总关情——温家宝总理出席中菲农业合作情况交流会侧记
新华网马尼拉1月16日电(记者刘东凯 黄兴伟 吴强)1月的菲律宾已是农忙季节。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榻的饭店里,种类繁多的杂交水稻种子、饱满金黄的杂交玉米、沉甸甸的高粱穗、上下游动的深海白鲳鱼、香气四溢的热带水果,累累硕果笑迎贵宾。16日上午,温家宝在正式访问菲律宾的紧张行程中,专门抽出时间来参加中菲农业合作情况交流会。
能容纳近百人的世纪公园饭店卡奇纳厅里群英荟萃。中菲两国政府农业部的负责人来了,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来了,中菲两国农业技术专家来了,中菲两国农业企业的代表来了。他们从各自角度探讨同一个话题:粮食安全。
“在人口较多而耕地有限的情况下,靠什么来养活人们?”温家宝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温家宝一进会场就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菲农业合作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中菲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中国就曾从菲律宾引种番薯,缓解粮食短缺。如今,在菲律宾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种植达到单产每公顷10.8吨的高产水平,比当地品种高出30%以上。用中国技术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已占菲律宾杂交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使菲律宾农业经济年增长率从2%提高到4%以上。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2%的菲律宾,这一转变是“历史性的”。
温家宝边看边听中国农业专家“算账”:按每公顷杂交水稻增产2吨稻谷计算,在菲律宾推广种植100万公顷杂交水稻,就可增产200万吨稻谷,足以弥补菲律宾每年约100万吨大米的缺口。
温家宝拿起杂交玉米,脸上笑容绽放。据介绍,中菲双方已签署了53万公顷土地使用协议,用来推广杂交玉米种植,预计今后几年年产量将逐步达到742万吨。
随后,温家宝听取了中菲农业部负责人和袁隆平所作的情况介绍。
近年来,中菲农业技术合作深入发展,农业专业人员交流不断扩大,渔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500万美元建立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两国开展长期有效的农业合作的平台。去年1月至11月,中菲农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46%。菲律宾农业部长黄严辉说,农业合作不仅是增进菲中人民友谊的载体,也是促进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非常关心关系两国民生的合作,其中包括农业合作,”温家宝专注地看着屏幕,听着介绍,不时做笔记。他看得如此仔细,仿佛看到了菲律宾农民脸上丰收的喜悦。他听得如此认真,仿佛听到了犁铧掀开泥土的声音。他在前一天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会谈时承诺,中方将继续支持菲律宾农业现代化建设。他访菲期间,中菲双方签署了多个农业合作文件。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吃饭这件事比天还大,”温家宝对两国农业官员和专家说出肺腑之言。这位曾经无数次深入田间地头、时刻挂念着农民疾苦的中国总理,深深懂得粮食安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政策支持、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让某些西方学者“中国粮食危机”的预言不攻自破。这不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温家宝说:“这次我点名让袁隆平作为特邀专家随团访问菲律宾,袁隆平的言行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心声。”
袁隆平已是第30次到菲律宾来指导和研究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这位使中国每年增产的大米可多养活7000万人的科学家,把“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理想。他和中国农业专家的足迹遍及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菲律宾、斯里兰卡、老挝和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占世界水稻总产量90%以上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推广应用,在拉美、非洲等地的示范种植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政府承诺,今后3年在非洲建立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据国际专家预测,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2020年左右,全球每年增收的稻谷将可多养活2亿到3亿人,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并不亚于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温家宝说:“这是人类种植业的重大突破。”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总理,温家宝深知加强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他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为扩大中菲农业合作指明了方向:“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市场运作”。他把良种培育、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储运列为今后中菲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
马尼拉湾里浪花欢歌,帕西格河边野花含笑。温家宝真挚深情的话语博得了在场两国人士的热烈掌声。“中菲两国是友好邻邦,是朋友,也是亲戚。”“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以此来增进中菲友谊!”
责编: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