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是由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信息时代的战争,作战双方的实力较量早已摆脱了单一战场、单一兵种、单一兵器的对抗方式,而成为作战体系之间的整体较量。由于统帅或指挥机关都处在作战体系的核心位置,因此对这些目标的打击会迅速对敌人的作战系统构成整体的威胁,可以使敌人的心理瓦解,并最终放弃抵抗,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近年来,陈水扁因害怕被解放军“斩首”,不断强化大台北地区的防卫部署和台军的“反斩首”能力,进一步加强台军“反斩首”的演练、部署和规划。
台湾宪兵特勤队员再进行射击训练 【资料】
成军背景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集中火力对伊拉克的指挥机构进行精确打击,给伊方的指挥作战系统造成重创的“斩首”行动,让台湾军方震撼不已。2003年,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大陆军力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斩首”行动是未来解放军武力“犯台”的一大趋势,要求台军针对这一趋势提出新的防御构想。此后,台军在评估大陆“犯台”模式时,便逐渐引入了“斩首”与“反斩首”这两个概念,在2003年首次正式提出“斩首”行动的概念,并开始着手研究“反斩首”措施。在台军的作战假定中,解放军的“斩首”行动将首先以导弹攻击开场,对台政治、军事、通讯及交通等重要设施实施“精确饱和打击”,瘫痪其政军决策中心;随后出动战机及军舰控制海空域,建立“空中和海上安全走廊”;同时再派出小股精锐特种部队插入台北市博爱特区,包围台“总统”官邸,以扩大“斩首”效果。
为反制“斩首战”,台湾当局不断向台北地区调集部队,并利用各种演习反复演练“反斩首”,陈水扁还命令台湾军方为其全面加固“官邸”、准备陆海空全方位逃命工具和制定各种“反斩首”方案,并责令军方组建“反斩首”部队。2005年,台陆军为“因应大陆解放军的斩首行动”,模仿美陆军专司反恐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出资六亿多元新台币购买高科技装备,抽调相关特种战部队的精锐,组建一支约400人的三栖“反恐部”队,保卫“总统”和重要军政“首长”安全,“必要时”也可对大陆沿海实施“反斩首”奇袭。2006年3月,台军第一支“反斩首”陆战旅正式成军,这支“反斩首”陆战旅的防区包括整个大台北地区,既要“反斩首”,又要搞快速反应,当战略预备队。
更多台湾新闻: |
陈云林:台海和平仍面临"台独"蓄意挑衅严重危机 |
马英九、谢长廷分别完成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登记 |
王世坚跳海画面公布 失足落海险溺水(组图) |
台中市长座车遭砸 窃走上万元音响面板(图) |
十年蜕变 林心如:"狐狸精"一直在我身体里 |
萧蔷现场表演瑜伽 男性粉丝目瞪口呆 |
林毅夫:愿意累死在书桌上的传奇经济学家 |
国民党解密台湾空军史上神秘"黑猫中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