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他们被淹没在码头的人群里,但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就是那群白发苍苍又笑容异样灿烂的人。”20年前唯一一位随船采访首批返乡台胞的记者蔡?村说。 |
新华网福州11月8日电(记者姬少亭)“他们被淹没在码头的人群里,但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就是那群白发苍苍又笑容异样灿烂的人。”20年前唯一一位随船采访首批返乡台胞的记者蔡?村说。
1987年10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在蒋经国先生的主持下,决定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同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欢迎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自此,两岸交流由暗转明、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1987年11月3日中午,香港大角咀码头人声鼎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21位走向“鼓浪屿”号客轮的旅客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数十年相思岁月后,第一批从台湾返乡探亲的同胞,新华社记者蔡?村是唯一一位随船采访,见证并记录了这一切的记者。
“当时第一位登上船梯的台胞是一位女士,发丝鬓白,眼神却非常明亮,她一上船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四处张望,好像要把这些景色印在脑海里。”今年70岁的蔡?村回忆说。
蔡?村说,当时这位老太太刚一上船,手里的行李就被几个年轻的小姑娘接了去,她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到家了!”听到这句话,老太太当即眼中就噙着泪花。
小姑娘们见状赶紧说:“别哭啦,老奶奶,回家再对着亲人流泪吧!”听到这句话,老太太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捂着脸哭出声来了。她扶着船舷,泣不成声:“我60多岁了,本以为一把老骨头就扔到外面了,没想到还能回家啊!”
21位老人每人都有感人的故事,蔡?村采访的第一位台胞是为了回家提前退休的老兵。
蔡?村说:“当时那个人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一份《日月潭画报》,见到谁都笑。我问他:‘你是从台湾来的吗?’他连忙说:‘是、是、是。’声音带着浓浓的闽南口音。”
这位老先生提前10年退休,就为了时刻准备好,只要台湾当局一开放台胞到大陆探亲,他就能马上回家。他退休后搬到山上去住,因为“在那里可以眺望对岸的母亲”。
“在我那里刚好可以看到厦门的一座山,山里就住着我的老母亲,我每天从日出开始就可以看她。只是……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了……”老先生对当时50岁的蔡?村说。
蔡?村叹息说:“那么远,其实根本看不到母亲的影子。也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找到他的母亲……”
短暂的同船经历让蔡?村目睹了无数的眼泪和笑颜,那些动人的故事浓缩成了两篇通讯《鼓浪千里迎亲人——记厦门“鼓浪屿”号客轮接待首批来大陆探亲的台胞》《千里归途一路春——首批台胞回闽寻亲记》,都在“鼓浪屿”号抵达厦门后由新华社播发。
“他们每个人都说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回来,话里尽是感激,都是‘没想到’,我的眼睛从头到尾都是湿润的。”蔡?村说。
相关新闻
首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十一月亮相泉州
《弘扬佛教文化海峡两岸书画精品展》将在榕开幕
马英九强调两岸维持现状 竞选主轴是经济和民生
马英九:松山两岸直航机场 一定努力达成
一名高雄机场员工的呼声:期待两岸直航的那一天
国民党决定以党章、政策纲领作为两岸政策基础
骨髓移植架起两岸的爱心之桥 并渐成常态
厦门将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职工文化节”
北京时尚周“台北日” 两岸名模较“靓”
责编:王京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