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当时国内最早的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百人计划”。要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以每人200万元的资助力度从国外吸引并培养百余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0万元,即使在今天也是一笔不小的经费,而在十年前,中科院就已经力戒平庸,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角度做出了人才吸引的“破天荒”之举。在中科院百人计划走过十年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中科院副院长、主管中科院人才工作的白春礼院士。
一项最大的人才计划
记者:白院长,十年前,中科院的“百人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它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
白春礼: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中科院的年轻科技队伍在数量上得到较大发展,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但在这支队伍中,真正一流的、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科学家还是寥寥无几。因此,加快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跨世纪的年轻学术带头人成为90年代中科院科技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科院启动了百人计划。
百人计划给优秀人才以200万元的经费支持。其中主要包括科研经费,仪器设备费和住房补贴费。应该说十年前推出的这个计划是国内支持强度最大的一项人才计划。尽管它在个人待遇上可能比不上目前新实行的一些人才计划,也可能比不上某个单位吸引某位人才给出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计划,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依然可以说是目前支持强度最大的,并且它已成中科院的一个品牌。
记者: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入选者都是从国外招聘回国的吗?
白春礼:从1994年百人计划一开始实施,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海外人才的计划。百人计划是培养人才与吸引人才并重的计划,它的入选者当中,既有从国外招聘回国的,也有在国内成长起来的优秀的科技人才,还包括那些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但已经回国工作的人才。
十年来,百人计划共支持了1069名优秀人才,其中从国外吸引回来的人才有702人(含吸引的海外知名学者50人),占百人计划支持总数的三分之二;引进国内优秀人才229人;另外还有13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受到百人计划的支持。
百人计划硕果累累
记者:实施百人计划十年,中科院取得了哪些成效?
白春礼:十年来,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取得了重大成效。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培养造就了一批领衔式的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中,有五分之一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占中科院该基金获得者总人数的45%%,13人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7人担任“863”项目负责人,30人次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36人担任国家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主任,85人走上了所、局级以上的领导岗位。
第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百人计划的支持下,年轻的科学家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创新性研究。例如发现了纳米金属铜的室温超塑延展性,发展了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纳米材料的非晶完全晶化制备方法,推动了纳米材料的研究;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提出了抛石路基能抵消气候变暖的影响,解决了高温冻土区的路基结构难题……这些成果在国内外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我国的国际科技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促进了中科院科技创新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梯队建设。百人计划入选者均具有博士学位,入选时的平均年龄为36.3岁。他们的加盟不仅补充、壮大了我院的科技将帅人才队伍,也极大地改善了创新骨干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四,促进了中科院学科布局的调整与发展。百人计划的人才引进是紧紧围绕全院创新目标的凝炼和学科布局的调整而展开。所以引进人才要严格按照各单位的创新目标,对岗位的设置严格审查。对于前沿交叉学科急需的人才给予特殊的支持。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第五,促进了创新团队的建设。中科院采取了团队或群体引进的方式,在2001年中科院启动了“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根据我院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创新总体目标,自上而下在全院已部署了35个创新团队,目前已正式启动了9个,吸引了海外知名学者50名。例如,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在组建较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使我国的测序工作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后重点培养战略科学家
记者:百人计划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请问下一步中科院人才计划还会有哪些发展?
白春礼:可以说,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但是,纵观全局,我们还缺少一批战略科学家,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在继续做好“百人计划”的同时,重点培养高层次的战略科学家。今年我们推出了“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邀请世界顶尖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或相当荣誉获得者(如数学领域的菲尔茨奖、沃尔夫数学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图灵奖、环境科学领域的泰勒奖等获得者)到中科院进行讲学,或办培训班。我们院的一些优秀科学家也将到他们的实验室去工作一段时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以此来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管理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 改进和完善各项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规范“百人计划”(包括“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及从国内招聘的优秀人才,以下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计划引进500名国外杰出人才;同时每年从国内招聘30名左右的优秀人才。
二、招聘计划的制定
1.每年2月底以前,各单位根据科技目标、学科建设及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向院“百人计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提出招聘申请,填写《“百人计划”招聘岗位申请表》。
2.办公室对申报岗位进行汇总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研究所的岗位设置情况和以往的“百人计划”招聘及管理工作情况。
3.主管业务局根据招聘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与院的战略行动计划重点部署结合情况进行复审和筛选;同时提出新建研究单元的人才招聘计划。
4.办公室汇总各业务局的复审结果,提交院“百人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年度招聘计划,每年招聘人数一般不超过100人。
三、招聘与评审程序
1.每年4月份办公室通过有关媒体统一公开发布招聘启事和招聘指南。
2.招聘单位组织初审工作。应聘者直接向招聘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推荐(自荐)表》。招聘单位成立招聘委员会,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应聘人员进行遴选、初审;将通过初审的候选人有关材料报办公室。需报送的材料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推荐(自荐)表》(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推荐函、发表文章的收录和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1-3篇代表性论文复印件、国外任职情况证明材料、博士学位证书等相关材料)、《候选人基本情况一览表》、《招聘岗位报名情况表》等。
3.院评审程序和方式
(1)办公室每年两次(截止日期为5月底和10月底)受理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并会同各业务局组织院级评审。
(2)聘请院内外专家成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其中院外专家须占1/2以上,院领导小组组长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对“百人计划”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每年召开两次专家评审会议。根据候选人申报的学科情况,分学科组对候选人进行评审。
(4)由各业务局依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根据院战略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领域方向和新建研究单元的急需程度,在规定的名额范围内,确定入选方案,提交领导小组讨论。
(5)召开领导小组会,讨论通过各业务局的入选方案,解决特殊情况及有争议的问题,批准入选者名单。
四、日常管理
1.招聘单位在接到办公室公布的入选名单后,及时通知入选者本人。入选者应在接到通知后的一个月内,提供所在国外机构同意其回国工作的书面意见及本人能到位工作的期限说明。入选者须在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到位工作。确有特殊情况需适当延长到位时间的,须报办公室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否则取消入选资格。入选者到位后签订《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管理合同书》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工作任务书》。
2.招聘单位将合同书报办公室审核。院每年分3次将到位者名单报财政部申请拨款。财政部核准后,院发文公布获得资助者名单,并将经费拨付到位。招聘单位按合同书有关规定,将匹配经费返还院财政。
3.招聘单位对入选者组织中期检查,并将中期检查结果填入工作任务书。办公室组织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入选者工作状态、招聘单位提供的各种保障及人员配备等情况。
4.终期评估
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对到位工作已满3年的入选者的终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工作进展、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经费情况及实验室建设。
(1)招聘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初评估。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评估简况表》。
(2)主管业务局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入选者报告工作、专家提问、答辩、专家评议等程序,以定量打分形式进行排序,推荐出不超过20%的优秀入选者。由专家组提出终期评估考核意见。
(3)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终期评估结果。
(4)院将一次性给予优秀入选者一定强度的后续支持。后续支持经费为科学事业费。后续支持3年后,入选者所在单位将其工作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报办公室备案。
(5)办公室每年汇编一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入选者工作简介》。优秀入选者所在单位应提供优秀入选者简介和其科研小组工作介绍,办公室将上述材料及专家终期评估考核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全院。
五、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工作流程
一、海外、国内(院外)人员申请“百人计划”
招聘岗位的确定
各招聘单位根据科技目标、学科建设及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向院“百人计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提出2003—2005年度“百人计划”招聘岗位申请。
办公室汇总各单位的招聘岗位申请、提出复审原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分送各主管业务局复审和筛选。
各主管业务局复审内容主要包括:招聘岗位设置与研究所学科发展方向、创新项目、新设单元的结合情况;
办公室汇总各业务局的复审结果,提交院“百人计划”领导小组审议。
经领导小组审定,确定中国科学院2003—2005年度“百人计划”招聘岗位,并向海内外公开发布。
招聘及申报方式
各单位对院批准的“百人计划”招聘岗位,将更详细的招聘信息以各种方式向海内外公开发布。
各单位自行组织招聘。从海外招聘的人员,必须具备《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的基本条件;从国内(院外)招聘的人员,必须在原单位获得研究员(教授)职位。
对已确定的录用人员,需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资格申请备案表》,由招聘单位报院办公室。
院对申请者进行院级资格审查。院办公室主要负责审查申请者的基本申报条件及人员和研究所经费到位情况;各业务局负责对申请者的学科专业与招聘岗位的一致性进行复查,对通过院级资格审查的入选者,将向研究所寄发 《“百人计划”入选通知书》。
院“百人计划”办公室每年将集中两次以局发文形式,公布入选者名单。
院择优支持的申请和评审
研究所对已到位工作六个月以上、发展势头良好并具有竞争力的入选者,可申请院择优支持。由研究所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申请表》,报院办公室;
院办公室每年8月份受理申报材料;9至10月份由人教局汇同相关业务局对申请人的引进单位经费到位情况、科研进展、实验室建设、队伍组建等状况进行实地考察;11月份召开院级专家评审会;各业务局根据专家意见、实地考察情况,提出复审意见,在院“百人计划”领导小组会议上对人选进行介绍,由领导小组成员投票确定择优支持人选。
对择优支持的海外杰出人才和国内优秀人才,将以院发文形式公布受资助者名单,并给予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
终期评估与后续支持
凡获得“百人计划”入选者荣誉称号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年限制,聘期3年(自入选者名单公布的年度算起)。聘期结束后,均需参加院组织的终期评估。
院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终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工作进展、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经费情况及实验室建设。
院办公室每年2月份布置终期评估工作,发布当年度参加终期评估入选者的名单。各招聘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初评估。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
主管业务局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程序包括入选者报告工作、专家提问、答辩、专家评议等,以评分方式评出结果和名次;并整理出被评议人的论文、论著、专利、成果、队伍规模、对外争取资源、获奖、担任各种职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情况。
院办公室汇总终期评估结果,提交领导小组审议。领导小组终审会议议程包括:办公室主任汇报招聘单位初评估、业务局综合评估的总体情况;各业务局的办公室成员分别汇报综合评估的具体情况(专家组成、评估程序、评估要点、评估具体结果);领导小组讨论审定终期评估结果。
院办公室发文公布评估结果,按照规定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入选者给予一定的后续支持。
二、院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申请“百人计划”
凡我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下简称“杰青”)资助的人员,在获资助的当年或执行过程中,均可申请“百人计划”。
申请“百人计划”的院内“杰青”获得者,需填写《中国科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申请入选“百人计划”备案表》,由招聘单位报院办公室;
院办公室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每年集中两次以局发文形式,公布入选者名单。
入选者享受“百人计划”入选者荣誉称号,在基金项目执行完毕,经基金委考核通过后,填报《中国科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申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推荐表》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经费资助的通知单一并报院办公室。
院将给予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获“百人计划”经费支持的院内“杰青”获得者,按院“百人计划”管理办法管理。在受院资助结束后,需参加院组织的终期评估。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入选者, 尤其是已形成良好团队的优秀入选者给予一定的后续支持。
三、海外学者申请“海外知名学者”
招聘岗位的确定
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试行)》组建的创新团队,可设立“海外知名学者”岗位,并在创新团队组建的论证过程中,对其岗位的设立加以论证。随着创新团队的启动,随时向海外公布招聘指南。
招聘及申报方式
院根据已启动创新团队申报招聘人员情况,每年分两至三次组织专家评审。
应聘者直接向招聘单位提出应聘申请,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组织专家组进行遴选、初审;将通过初审的候选人材料,通过网络填报有关信息。
院办公室将以网络评审的方式,由我院“海外评审专家”对候选人进行通信评议。
各业务局根据专家意见,提出复审意见,在院“百人计划”领导小组会议上对人选进行介绍,由领导小组成员投票确定人选。
责编:赵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