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长李炷烽近日在县政府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他表示,金门未来的发展在于观光;当台湾本岛的观光客数量已趋稳定,今后经济增长的来源是向西开放,金门的产业未来在大陆。 中新社发 周兆军 摄
——访问金门县长李炷烽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周兆军
两岸“三通”正加速到来,“小三通”已七年的金门将受怎样的影响,如何在更趋开放的背景下构建未来?
近日,在金门县政府,县长李炷烽接受本社记者访问。他表示,金门未来的发展在于观光;当台湾本岛的观光客数量已趋稳定,今后经济增长的来源是向西开放,金门的产业未来在大陆。
李炷峰说,“小三通”开阔了金门人的视野。
金门、厦门就是福建南部九龙江口外,咫尺相望的两个岛屿。他说,今天,金门人下班,坐傍晚五点半的渡船,在对岸厦门自购的房子里住一宿,明天吃完早餐回到金门正好上班。“厦门现在就是金门人生活可及的一部分。”
李炷烽认为,假如大陆民众也能落地签到金门,在这里购房置业,像金门人到厦门一样方便,金门会是另一个厦门。
他和金门县政府当下正推动的规划,是“金厦共同生活圈”,而这个共同生活圈“已经形成一半”。
李炷烽说,厦门变成特区,本来一个孤岛开放、变成闽南很发达的地区;这么近的距离,既然没有办法完全断绝,就要走向一条合作的道路。
金厦两地今年联手前往江苏、浙江等地推介共同的旅游产品,希望解除旅客经停厦门、前往金门旅行的障碍。十一月底,浙江首发团来了三十三位;李炷烽和县府的代表去迎接、欢迎他们。
李炷烽说:“希望透过他们第一手传播,把金门带到我们两岸的舞台,为金门带来更好的机会”。他很坦率:今日发展金厦共同生活圈,是历史渊源、地理区位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求。
昔日两个战地岛屿,针锋相对数十年;但随着厦门先成为大陆的经济特区,金门后来解除所谓“战地政务”,两地百姓先后建设了小康的生活。
在开放的过程中,对国共战史充满好奇的大陆游客成为金门重要的机会。
金门交通旅游局特别向厦门了解:一年中,愿意掏人民币一百元搭船出海、瞭望金门的游客,就有两百万到两百五十万人次。
而目前,金门每年接待的台湾游客约四十五万人次;大陆部分,从二00四年十二月开放观光,在二00七年增加到两万八千人次,但今年人数又有所下降。
金门主管官员调查分析后认为,还是因为繁复、费时的入出境手续,是开放的政策尚未落实,在客观上挡住了厦门每年多达两千余万外地旅客前往金门一游的脚步。
十二月中,“大三通”又要向前跨出一大步,两岸气氛更和缓,各种政策更要松绑。金门官员当前最急迫的,是希望落实开放政策,大陆同胞能多来金门,已规划好的两天一夜行程将介绍他们认识这个侨乡、两岸对峙年代的神秘弹丸之岛。
十八年前,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仁爱新村签订《金门协议》。李炷烽当时已在县政府服务,见证了历史。他说,当年,金门还没有解除“战地政务”,已经担任了平台的角色;事实上,两岸渊源的改变,金门一直从来不曾缺席。
李炷烽说,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金门可以发挥的角色相当多。目前,他和县府同仁透过不断突破,希望和厦门一同担当两岸的连结点,如在金融方面争取作货币直接买卖试点。
他认为,金厦是很特殊的地理关系,在两岸关系中有地利之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责编:王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