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8日 19:21 来源: 人民日报
今年2月21日,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永福,荣膺中国最高环境奖??中华环境奖。
孙永福没有把这看作是个人的荣耀。他深知,支撑这项殊荣的,是耸立在雪域高原的钢铁巨龙,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之路。
环保不是包袱是责任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在这里修建铁路,是否会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高寒地表植被产生影响?是否会对高原冻土环境产生影响?是否会对沿线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五大疑问牵动着全球的眼光。无论哪一项出现差错,都将对青藏高原、对中国乃至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气候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环保建设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上至决策层,下至每一位建设者,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工程未动,环保先行。从规划到设计,从施工到竣工,青藏铁路始终贯彻环保原则。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介绍说,青藏铁路创造性地建立了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环保监理“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体制,在中国大型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全线进行全程环保监控,“让第三只眼睛监督我们”。
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审计署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安排和落实环保措施相关投资15.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这样的环保投入,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在这个季节,当列车穿越人迹罕至的广袤草原时,旅客们能有幸看到一幅诗一般的画面:蓝天白云下,“高原精灵”藏羚羊在铁路附近或专心觅食,或追逐嬉戏,或凝望列车,或从铁路腹下悠闲地穿过……
过去,藏羚羊只要一听到车辆和人的声音,就会仓皇逃遁,一般很难在一公里内接近。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关怀备至,使它们渐渐淡忘血腥的过去,开始亲近人类。
每年春夏的产羔季节,藏羚羊会集体由南向北迁徙产羔,然后携仔回迁。此时正是铁路施工的黄金季节,为确保藏羚羊自由迁徙,工程建设指挥部门每年都要多次为藏羚羊停工让路,为此发生了许多趣闻轶事。
2003年8月,为让藏羚羊顺利回迁,中铁十四局连续停工五六天,但近千只藏羚羊仍在工地附近徘徊,不敢穿过铁路。面对停工造成的巨大损失,十四局指挥部心急如焚,给总指挥部发了一份《关于请求协调藏羚羊通过铁路工地的紧急报告》电报。藏羚羊岂是人能够协调的?总指挥部工作人员不由得哈哈大笑。急归急,十四局最终还是耐心等待藏羚羊通过后,才重新开工。
青藏铁路途经的11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为了不惊扰它们,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西藏段工程避开了神湖纳木错湖和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其中,铁路绕避林周改道羊八井后,延长线路30公里,为此增加投资3亿元。
为确保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青藏铁路沿线精心设置了33处动物通道。据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嘎介绍,从2004年起,藏羚羊开始逐步适应青藏铁路的动物通道,现在已完全适应。今年5月中旬以来,已有上千只临产藏羚羊安全顺利地穿过青藏铁路,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产仔。它们穿越青藏铁路时一改过去的犹豫徘徊,大大方方地结队通过动物通道。
动一锹土都要符合规定 羌唐草原湿地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得到保护新华社记者嘎玛摄
青藏铁路两侧路基绿草如茵,与周围的草原浑然一体,铁路附近看不到施工留下的裸露土坑。
为保护好高原植被,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动一锹土都要符合规定,取土场和宿营地全部选择在废弃场地和植被稀少区域。沿线严格划定便道,人车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重罚。一名司机绕出便道10米左右,除司机受罚外,其所在项目部被罚10万元。另一名司机不小心在便道外轧出一道车辙印,其所在项目部被罚2万元,司机和部门领导也各被罚2000元。
施工区内的每一块草皮都得到了精心呵护。施工前,施工人员先将草皮切成块,然后用铲车将草皮连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区,专人负责养护。路基成型后,再把草皮移植恢复到路基边坡上。据统计,仅沿线草皮移植的花费就高达2亿多元,回铺草皮的面积达数千万平方米。
建设者还创下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在昆仑山以南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喷播、覆膜等技术,尽力恢复地表植被。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高海拔地段,进行种植和移植草皮试验,获得成功后在全线推广。
高原湿地被称作“高原肾脏”。2003年,中铁十三局在海拔4700米的那曲县古露镇建车站时,需要占用部分湿地。十三局投资110万元,在植被稀疏处挖掘出与湿地等深的洼地,引进湿地原水,移植车站用地上的草皮。如今,这个面积8万平方米的人造湿地水草茂盛,与周围的自然湿地一般无二。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寒地带人造湿地获得成功。
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权威部门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徐锦庚郑少忠)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