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是个胸怀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考入北大后,睡在上铺的他,就在床头两边分别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和一幅中国地图。同学们不解,他则笑称是“一只眼看中国,一只眼看世界”,既可知今,又可察古,既能明内,还可视外。
其实,高明的这番用意也是事出有因的。由于家庭变故,高明从小就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他常讲,如果没有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不可能坐在北大的教室里。也正是如此,他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社会的心,总想有朝一日能回报社会。考上北大后,他与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少年梦想。他先后利用暑假到各地进行社会调查。他文章中写道:“曾至会宁,知当年人才济济,多年少英武;会师堂中遇五百年贡桌,思文化积淀之深之厚;于金城兰州,见西路军累累白骨,惨烈之至;至东北,于沈阳见战场遗迹,血泪斑斑,觉关外三省沦陷之痛;遂至汨罗,吊屈原,想见其为人。曾东至齐鲁,见文化传承之盛;西至敦煌,见瑰宝之奇之美;临泰山之顶,悟独尊之魂;北去哈尔滨,见冰雪晶莹,宛若幻境;下江南,见风光秀丽,江山多娇。”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了他胸怀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
同时,高明还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大二军训时,由于训练刻苦他就受到教官和同学的好评,成为全班唯一的“优秀学员”。高明喜欢军事方面的读物,《孙子》熟能成诵,现代军事书籍也多有涉猎。恰巧宿舍里的一些同学也很喜欢军事,爱好相投。于是,在他的倡议下,高明和几个同学便在宿舍里开办起了“军事论坛”。一有空,他便和同学聚在一起,时而指点江山,谈论各国军事发展;时而“华山论剑”,点评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有时为了一些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有位舍友喜欢研究苏德战争史,而且还专门打印了厚厚一本阿尔伯特•西顿关于苏德战争方面的资料。由于感到一个人研究有点势单力薄,便找到高明共同研究起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的反攻问题。有一天,这位舍友自信地对高明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苏军兵力太分散,主攻面太宽,欲速则不达。”高明则反驳说:“如果不把侧翼保护好,主攻部队就会被孤立,岂不要重蹈德军的覆辙?”一时间,大家争得面红脖子粗,最终谁也无法说服谁。事后,这位舍友私下承认,高明说的是有道理的。
两张地图,一个世界,那上面,有高明的雄心在飞翔!
责编:田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