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16:09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记者:海艳丽 吕强 张云飞
7月22日下午,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记者团来到了乌海市博物馆参观。
2004年9月开馆的乌海市博物馆,以其反映地方特色的文物、以及地质演进、历史场景再现和大量的图表,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乌海远古以来的地质变迁、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和今天的成就。
当我们走进乌海博物馆,犹如走进了风光旖旎的历史长廊,乌海沧桑巨变的画卷尽收眼底。精美的文物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他们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文物。
乌海博物馆的布展陈列,摈弃了以往单纯平庸的地方历史性陈列,突出了乌海文物——远古化石、山石岩画、边疆要塞的三大特色,采用跳跃穿珠式的方法,将三大特色文物穿连起来,形成三个辉煌的闪光点,给人以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烙印深刻的感觉。
展区的第一单元,沧海桑田部分,展示的是亿万年来的生命演进。这神秘奇丽的海底世界,是距今20亿年到4亿年远古代和古生代早期乌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这些叠层石、三叶虫、笔石、头石类生物化石标本和岩矿标本,鉴证着那个时期的海底世界。而这些硅化木、煤块、鱼类标本则述说着距今约3亿年到2亿7千万年古生代晚期乌海地区的陆湖生态。
距今3千万年至1万年前的乌海,正处于新生代时期。那时山青水绿、植被茂密,纳玛象、副巨犀等大型野兽出没其间。这些大型动物的标本化石足以说明那个时期的乌海地区林木茂盛、气候温和湿润的生态环境。
展区的第二单元,大漠天问部分,展示的是千秋呐喊的无字天书,在延绵几十里的桌子山脉的沟壑崖壁上,散落着大量远古先民凿刻的岩画。
这有距今5000年前以及其以后的召烧沟岩画,也是中国岩画的精绝之作。它磨刻字桌子山下召烧沟西畔的石灰岩上,约200余幅,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面图像。这些图像形态各异,怪奇诡秘,创意超乎常理,另人瞠目结舌。据地势和图像推测,这是古人意想中的神灵图腾,是天国诸神聚会的神坛,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为数千年承传不息的大型宗教祭祀场所。
还有一幅召烧沟岩画大拓片,画面长10米,宽4米,是经北京荣宝斋装裱而成,乌海博物馆准备将这幅面积最大的岩画拓片,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展墙上这些人面、动物、天星等岩画摹本,全面反映了居住于乌海地区古代民族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意识,这个再现古代游牧民族在岩画山前祭祀膜拜的景观制作,情景逼真、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
第三单元是紫塞风云,再现的是百世不朽的历史壮歌。表现了乌海地区作为古代边塞地区的历史地位和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创造。
这山岭逶迤的画面中弯延的长城,是距今2200年到1800年秦汉时期的长城,而这些经过岁月侵蚀的一件件文物,向人们讲述着那个悠远时代的烽烟岁月。这是秦代的铜戈、铜矛、铜盔、陶罐。
公元1300年代的唐代至西夏时期乌海地区曾是唐代的边镇和西夏的边州,这是那时守边兵民的生活环境和那个时代的文物。这是唐代的三彩马、长颈瓶。这是突厥文物波斯银壶、堆塑陶罐,这是明代文物长城条砖、清代文物有关马的器具。
其中一幅绘画反映的是距今500年到100年明清时期乌海地区蒙旗属地的历史。这些明清时期的文物,仿佛可以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动。
展览的三个部分中有几件文物另记者们叹为观止:这件石炭纪硅化木,长42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硅化木;这尊距今四五十万年的纳玛古菱齿象化石标本,复原后体长8.7米,高4.2米,是目前国内出土同类较大的动物标本,它告诉人们几十亿年前,这里曾经是大型动物猛兽栖息的原始森林;而这一件件唐代时期形态比肖的人和动物石雕,虽然历经岁月的风雨侵蚀,已经变的残破不全,但依然可见那时的审美标准和艺术风格,体现出这一时期乌海地区的文化习俗。
展区最后部分的一组组照片反映了当今乌海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与历史陈列形成对比,表现出当代乌海人在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积极开拓,建设文明、繁荣的新乌海的壮举。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见黄河万古流。乌海博物馆浓缩了乌海的历史,见证着乌海的沧桑巨变。从这里既可以看到这块神奇土地的历史演进脉络,更可以展望到乌海前程似锦的明天。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