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0日 13:53 来源:
伊利、蒙牛、鄂尔多斯……来自北国边疆大草原上的一个个著名品牌,不但在国内外市场独领风骚,且已成为内蒙古的一张张“名片”。
去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内蒙古7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榜上有名,其中伊利以152.38亿元品牌价值荣登全国食品行业榜首。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内蒙古品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绝非一种偶然。
如何打好草原品牌,发挥内蒙古得天独厚地缘优势,并把草原文化作为理念,精心打造草原品牌,是内蒙古人不断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一次次不懈努力的成果。
草原文化孕育草原品牌。因为内蒙古草原既是一种自然资源,也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共识。内蒙古的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从创业之初便认识到“草原”二字的分量和重量。伊利集团的创业理念中强调“草原是内蒙古品牌的共同基因”;蒙牛集团则认定“内蒙古最大的有形资产是草原,最大的无形资产是草原文化”。
独特的草原文化带给内蒙古企业双重优势。
一方面,草原文化的生态特征深入人心。广袤的草原、无污染生态环境,使得内蒙古产品几乎自出生就带有“天然、品质、绿色、无污染”的烙印。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内蒙古企业获益匪浅。另一方面,草原文明源远流长,在更深层次确立了内蒙古品牌的内涵。草原文化具有原创性、开放性、兼容性、英雄性。内蒙古的一批著名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现着草原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
内蒙古实施品牌战略起步早,力度大。
10多年前,内蒙古就提出品牌推广的理念,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地区品牌,使草原企业受益非浅。
内蒙古企业对品牌的自我管理较严,对绿色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例如,伊利、蒙牛都把奶源建设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认定只有优质奶源才有高质量的奶制品。他们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奶牛养殖小区”以及建设现代化牧场等方式建设奶源基地,从源头保证了乳品的品质,夯实了内蒙古乳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夸张点说全国各地每个包括每个小角落的媒体都知道内蒙古有两大乳业巨头,争相对其报道。
另外,全国人民都喝过内蒙古的“奶”,如果说这些彰显出的是内蒙古草原品牌的知名度高了,那么,由蒙牛企业研制出的“特仑苏”则标志着液态奶从此有了“标准”, “特仑苏”的问世,给整个世界乳业带来了春天。这下子,不仅仅是中国人高兴了,老外也树起了大拇指,兴奋地喊出“Very Good”。
2006年,IDF国际乳品联合会将全球乳业的“奥斯卡奖”——IDF全球新产品开发大奖授予了蒙牛特仑苏,这是中国乳业第一次获此大奖。此举也无疑代表着世界乳业的至高荣誉的大光环落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上。这是内蒙古的幸事更是草原品牌的幸事,出现这样的幸事已是必然。因为,内蒙古草原品牌企业在内蒙古各届政府的正确扶持和领导下,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不断推动产品技术含量的升级。
相信,内蒙古还会出现许多的“特仑苏”,这些“特仑苏”照样还会给内蒙古带来荣誉,给中国带来骄傲,给世界带来惊喜。
今天,内蒙古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绿色草原品牌集群,鄂尔多斯、鹿王、伊利、草原兴发、蒙牛、河套酒、小肥羊等16个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统计,我国平均6000件商标中有1件驰名商标,而内蒙古每1600件商标中就有1件。这,彰显了内蒙古的草原品牌实力。
草原品牌已经成为带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先拿小肥羊举例,公司直接就业岗位达6万人,间接就业或收益人员达20多万人。再看伊利,多年来伊利一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纳税状元企业”之一,直接制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至2005年底,伊利为奶农发放奶款达100多亿元,扶助数十万农户数百万奶农脱贫致富。内蒙古以品牌企业在带动原料开发、运输、包装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在提升当地整体经济实力,吸引资金、人才,解决就业等方面,已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无庸置疑,由草原品牌为车轮承载起来的草原企业首先跑遍了内蒙古。给所到之处带去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影响。
“草原经济”、“牛羊经济”有了新说法。是因为内蒙古的资源品牌珍贵并得到了升华。现在草原品牌的集体崛起,在于我们草原企业真正找到了“草原概念”的根,抓住了内蒙最优势的东西,将 “草原概念”转化为真实的产业链条和基地,转化为“草原品牌竞争力”优势。正如以前说到内蒙古,人们首先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诗词;今天提到内蒙古,人们首先会想到蒙牛、伊利、小肥羊、鄂尔多斯羊绒衫,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这种巨大的力量源于这些品牌是以资源优势为契机。
有资源,不一定能成就品牌,而有品牌则一定能够成功。回顾2003年关于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的评判,有一段评语这样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百强首位的‘小肥羊’,与去年位列榜首的蒙牛都来自内蒙,证明该地区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而且管理水平以及商业理念都在迅速提升……没有这些企业在全国市场形成的草原品牌冲击力,内蒙古难以转化原始的资源优势。内蒙古15个驰名商标中,13个都是农牧业产业化产品的品牌(最新统计)。伊利、蒙牛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老大,伊盛、科尔沁牛业、塞飞亚等成为牛羊肉产业和禽类加工转化的知名企业。15个农牧业产业品牌撑起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很明显,草原品牌企业依托草原特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草原经济气候。
这种气候很宜人,越来越多的省外、国外商家也被吸引。外商在内蒙古投资的基本方式是,以办合资企业为主,占全区外商投资企业的75%,合作企业占8%,外商独资企业占17%;从分布地区看,全区外商投资企业78%分布在自治区中西部地区,而且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金三角”地带。投资以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主。现在,外商投资领域已经从初期的轻纺、餐饮服务几个行业扩大到能源、交通、化工、冶金、农牧业及稀土深加工、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80%以上的外商企业扩大了再生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这既优化了内蒙古的出口商品结构,又增强了内蒙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谓“双赢”。
看来,“气候宜人易生根”一点也不假。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