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8日 16:14 来源:
来源:右江日报
地处桂西北高寒山区的西林县渭归村央洪自然屯,如今已成为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样板。
央洪富了。几年来,全屯人均收入都在4600元以上。目前全屯户均住房面积280平方米,70%是楼房;固定电话入户率100%,全屯38户有摩托车78辆;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全屯的半数以上。
央洪美了。村子建在云贵高原余脉山顶上,星星点点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村庄,一栋栋楼房依山而建,风格独特美观;硬化了的街道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乱倒的垃圾和乱跑的家禽;邻里关系和睦友爱。央洪屯所在的渭归行政村也曾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西林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充分论证央洪屯的做法后,认为央洪屯的发展契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且卓有成效,决定将央洪的发展经验加以推广。
是什么让远离城镇,远离公路主干线,除了山还是山的央洪屯富裕起来呢?
还是要靠党员
西林县是“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而在山顶上的央洪屯耕地面积更是少之又少。1985年,全屯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80元。从没走出大山的村民,望着大山感叹。也是这一年,村里唯一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的李有义回来了,当再次面对村庄周围的大山时,他暗下决心:要在这绵绵的大山里闯出一条致富路来。李有义带着家人在缓坡地种西瓜、?柑、八角、茶叶,几年过后,生活有了起色,村民纷纷效仿。渐渐地,大家的生活有了改善。
1995年,李有义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不久,他马上组织群众修筑一条通往屯外的机耕路。为筹集资金,他多次到县里、市里寻找扶贫款,并发动群众集资,领着村民苦战3个多月,终于修通了这条系着全屯人未来的道路。
挖掘资源优势
告别了肩挑马驮,央洪的农产品能及时地流入市场,可群众又意识到只靠零星销售产品赚不了什么大钱。1995年,村里多次组织人到云南罗平、广南及本市的田东、田阳等县考察,回来后,大家充分论证,最后定出“山顶林木化、山腰果茶化、山脚粮油化”的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思路。而后,在党员的带领下,大家甩开膀子大干,在山顶开荒种植杉木、松木,在山腰种植?柑、八角、茶叶,在山脚种粮食、油茶等。短短几年间,央洪种植各类经济林、用材林2万多亩,其中杉木、松木1万多亩,油桐6000亩,茶叶1600亩,八角900亩,板栗260亩,经济林木几乎覆盖了全屯所有山地。就是这些经济林木,成了央洪群众长期、稳定的主要经济来源。
改善居住环境
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央洪群众纷纷建起楼房。为美化环境,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投工投劳,硬化村内道路,新建学校教室和操场,建立文化站,指导村民修建沼气池。目前,全屯沼气池入户率达97%,沼气池的建成,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户采集燃料的劳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消除了牲畜粪便乱堆乱放的现象,净化了环境,同时较好地解决了种果用肥的需要,实现了种养业的有效转化和良性循环。党支部还引导群众搞庭院经济,房前屋后的果树既美化了村容,又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
早在1992年,李有义就参加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专班,学习果树种植专业技术,并获得了合格证书。如今,央洪所在的村两委把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富民兴村的重点工作来抓。村“两委”认为,央洪地处山旮旯,如果群众不走出去,就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见不到新鲜事物,观念就会落后,发展经济的动力就会减弱。所以,几年来,村里根据各户的情况,分批组织群众到外面考察学习,近的到附近县、市,远的还到山东、浙江等地。村民还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互相传阅。今年上半年,全屯有半数的青壮年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农家课堂”培训,村部专门订阅《农村新科技》杂志供大家传阅。(岑思虹)
责编: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