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左黎:感动中国,眼泪与虚幻的道德高度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8日 09:01 来源:

  四川新闻网消息:“感动中国”作为央视的一个品牌活动,自2003年初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四届评选出上一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6年度的评选活动也已启动。作为岁末年终的一个温暖的话题,“感动中国”不同于其它的“官方榜”、“明星榜”、“富豪榜”等人物评选,而是以一股源自大众、源自草根的朴实出身,以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然而,自首届推出“2002年度十大人物”以来,“感动中国”却越来越走入了一个狭窄的模式。说句不大中听的话,那就是“感动中国”越来越成了“感动泪腺”和“官方补缺”的奇特组合。

  每一次的颁奖现场,台上台下,众多“年度人物”的事迹简直成了“催泪弹”,颁奖词动辄可见“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他就是一个富有的人”的煽情语,而观众席中更是到处充盈着泪光闪动的画面,与其说是颁奖现场,却更像是一幕悲情电影的演出现场。除此之外,则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并不熟悉、亲近,当然更叫不上名字,而只知道他们担当着重大的工程任务或是攻关课题,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不知是由于“官方榜”的设计缺陷,容纳不下如此众多的模范人物,还是不忍看到“感动中国”演变成了纯民间的一方乐土,无法完全体现官方所提倡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于是,在观众的盈盈泪光和官方价值观的巧妙展示之下,“半民半官”、“半催泪半硬塞”的一届届“年度人物”出笼了,他们固然在感动着我们,却也让我们同时感到了一丝缺憾和不快。

  抛却“官方补缺”的缺憾不谈,因为央视的官方出身,而不得不时刻注意倡导主流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导向”作用,实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举动。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总是把“感动中国”等同于“感动泪腺”,而不思考这样的感动有何意义,不关心这些“感动”背后所隐藏的真实社会图景,甚至陶醉于这种“感动”所带来的强烈满足感,由此产生“天下太平”的幻觉,那么这样的“感动”真的要引起我们的质疑了。

  固然,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百姓,而中国传统的孝悌忠诚、重信守义等价值观至今仍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土壤。然而,这些“年度人物”的事迹之所以催人泪下,却常常是其中折射了政府道义、责任的缺失,官员的冷漠和渎职失职,相关制度的空白和缺陷,以及平民的无奈抗争。我们固然应该为了他们在抗争中所展现的不屈精神所感动,然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泪光闪闪的评比之后,谁来关心“感动”背后所掩盖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谁去质问政府、官员的冷漠和不作为,谁会尽快订立和完善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

  以荣膺“2005年度十大人物”的洪战辉为例。我们为洪战辉在逆境中的坚强而感动,然而,是否更应当关注这种“逆境”有多少“人为制造”的成分,而它所引发的百姓生存常态是什么。换句话说,这样的“逆境”可能会产生洪战辉式的“感动”,但也可能、或更多的是产生了那些衣食无着的弱势群体,产生了大量涌入城市,却又在城市、农村之间彷徨无根的农民工兄弟,以及对于社会充满仇视,以个人的犯罪、甚至毁灭来反抗现存制度的大量新型犯罪。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那些青少年罪犯,尤其是城市中犯罪的农村青少年,他们对自己迫于生计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早期境遇的描述,与洪战辉的早期境遇是何等相似。

  当然,洪战辉是幸运的,他以自己的坚强走出了这种境遇,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幸运,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坚强和机会。反而,我们在“感动”之余,在闪闪的泪光之后,不能因为这样的“感动”而产生“万般皆好”的满足和幻觉,更不能因为这种“一泪障目”,而不见了百姓真实困境和政府不作为、制度缺失的“森林”。从这一角度,这样的“感动”恰恰造成了一种集体的失准、失语和失责,也就是我们大家对于社会的真实图景、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失去了评判标准和尺度,失去了本应有的立场和发言,更失去了清醒中的责任。

  同时,由于对“感动泪腺”的片面夸大和强调,以及对于真实社会图景有意无意的“视而不见”,这些人物在带给我们强大“感动”冲击波的同时,也使我们普通人,因为他们的“感动”所一味强调的脱离实际的道德高度,而产生了无法企及的挫折感。于是,一面是泪光盈盈的群情激荡,一面却是越拉越远的普通人与他们的道德鸿沟,而就在这样的拉动中,普通人不是从这种“感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和收益,却反而与这些“道德楷模”产生了更大的距离和疏远感,这显然背离了“感动中国”的本意所在。而这种背离不仅使“感动中国”缺乏应有的社会意义,更因为它所带来的对于社会现实和普通人命运的无力感,而使其陷入了传统“宣传工具”的苍白和窠臼。

责编:晓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