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8日 08:55 来源:
宁波慈善群体为何能“感动中国”
宁波全民行善现象调查
[核心提示]
回首刚刚过去的2006年,宁波慈善总会又走过了感慨万千的一年,在2006年12月20日结束的宁波市、县(区)两级慈善机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共募得善款2.13798亿元,再次刷新了“一日捐”的最高纪录。至此,全市慈善机构累计募集善款7.9亿元。
宁波,这座以商业传统而著称的城市,今天却以爱心而闻名。前不久,2006年央视“感动中国”被推荐人物名单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宁波慈善群体”。100万市民的参与,从来没有一个城市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倾注在慈善事业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宁波人如此热衷于慈善事业?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宁波人如此坚持不懈地加入到爱心的队伍中?这种全民性的有意识的集体行动,我们已经很难用偶然的个体“爱心”或“觉悟”来解释了。
现状 “顺其自然”已成群体现象
虽然有冷空气南下的消息,但宁波的慈善热潮并没有因寒风的侵袭而有所降温。2006年12月26日上午9点40分,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的到来又一次打破了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宁静。
“把这笔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该男子拿出6叠人民币,每叠一万元。这个举动让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有点始料不及。
“请问您的名字?方不方便留个联系方式?”
“我姓徐,就叫我徐先生吧,其实我也是受人之托,没什么别的想法,纯粹就是想做点好事,就别留联系方式了吧。”
“怎么会想到来捐款呢?”
“其实我20多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那时候经济条件不怎么允许,这两年生意特别好,就想做点好事,圆了自己的梦。”徐先生向工作人员要了一个慈善总会的银行账号,方便以后捐款。他说自己会坚持做这件事,不管多少,总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效仿“顺其自然”,他们到慈善总会捐款的时候都这么说:“宁波城里不是有个捐款不留名的叫‘顺其自然’吗?那我们也叫这个吧。”“顺其自然”在宁波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慈善爱心的代名词。在宁波,还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一有突遭变故的困难群众见诸报端,接着便会有人以“顺其自然”(或者是“顺其”、“雨顺”、“顺风”)等名字捐款救助。 “顺其自然”的个人捐款行为点燃了整个城市对于慈善的热情。宁波的慈善事业有如此发展,与一个感动了整座城市的普通名字不无联系。
2006年11月13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一笔从邮局汇过来的署名“顺”的35万元捐款,工作人员从熟悉的笔迹上再次认定,这个神秘的爱心使者还是“顺其自然”,这是她连续第八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至此,“顺其自然”已向宁波市慈善总会共捐款152万元,包括台风袭击之后对3个省5个灾区的捐款等,“顺其自然”在慈善事业上已经默默地贡献出了200多万元的捐助。
在“顺其自然”之后,在2005年的募捐活动中,宁波市慈善总会镇海慈善分会收到了一位中年男子的捐款108万元,除了说“我想回报社会”、“我想为困难群众做点好事”、“我想为下一代作出榜样”,他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在2006年浙江省首届慈善大会上,“我想”以158万元的捐赠,成为我省目前个人隐名捐款者中额度最高的一位,而颁奖现场,主角却一直没有露面。
在2006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的个人中,隐名捐款的有50余人,共计70余万元。
原因 “慈善一日捐”培育了爱心
“一开始是单位号召职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捐一点钱,完全以自愿为前提。其实,我本来也想做点好事,捐点钱或衣服之类的,只是数量不多,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单位里刚好有这样一个活动,就方便了一点。”在宁波海关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单位参加“慈善一日捐”的活动已有好几年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一年高过一年,“很多人一开始是人家捐,自己也不好意思不捐,但是在单位里一些积极分子的带动影响下,长此以往,他们就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每到10月,大家就开始惦记起捐钱的日子。”刘先生认为,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是有爱心的,但这种爱心需要被启发和感染,而且还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下,被慢慢地点燃,培养并成型。
宁波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慈善一日捐”活动从1999年开展以来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活动时间一般固定在每年最后两个月,初衷是为了普及慈善教育,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为市民提供一个献爱心,捐善款的机会。“一日捐”只是一个形象化的口号,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单位捐出一些利润或节约的一笔开支,一个市民在一年中捐出一日的收入或节省的支出。其募集到的捐款将全部用于助困、助医、助孤、赈灾等,用来帮助社会上最困难、最不幸、最值得同情的人,而且善款的使用渠道都会公布。“顺其自然”就是在这个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当这种习惯形成后,宁波人已经不满足“一日捐”的短短两个月,而是把爱心分撒在一年中的每一天。
“捐一万元是爱心,捐一元也是爱心,毕竟每个人的经济能力是不一样的,但众人参与的结果让募捐有了一个极其可观的数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义。”宁波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接待募捐者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日捐”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净化人的灵魂。
动机 参与慈善“得到心灵的愉悦”
这是一个六十出头的老爷爷,1.83米的个头,精神矍铄,却戴了口罩,惟独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深刻印象。除了得知他是一位老师外,其余信息他都没有透露,他捐钱的目的很明确:助学。
“您为什么会想到来捐款?”
“其实,很多人做好事的目的都跟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关,像我们这年纪的人,吃过很多苦头,有打过仗的,有下过乡的,知道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对钱看得特别轻,吃得饱穿得暖就好了,没有其他特别要求,而我们更看中的是情,是恩,以前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条件了也想回报一下,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一种想法。”
人生经历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热心慈善事业的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贫寒出身,从小吃过很多苦。在自己发家致富后,看到弱势群体的生活遭遇,会激发他的同情心和对以往生活状态的回忆,在忆苦思甜之后,就会想帮助他们,而在宁波,恰恰有很多这样的民营企业家。
“其实,在付出、奉献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有回报的,譬如心灵上的愉悦和安慰。”
行善可以实现道德的增值
2006年,来自宁波民间慈善者的脚步声,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温馨。
浙江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李刚在分析宁波人的捐款热情时说,宁波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是宁波慈善热潮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市民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慈善在宁波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慈善已经成了这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张城市文明的名片。
有人则认为,很多宁波人有港澳和海外亲友,而在那些地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有全民慈善的良好风气,宁波人很可能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宁波相信行善可以积德,能让自己乃至自己的后辈在生活中少受苦。宁波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钱只有先拿出去才能赚回来,也就是说要收获必须要付出。但无论是哪种民间版本,“宁波慈善群体”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最亮之光:在尚存差距的阶段,慈善给整个宁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谐。
“爱心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爱心能在流转中实现精神力量的延展和道德资本的增值。”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项秉炎指出,慈善是人道主义的标志,是人类良知的折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物质救助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说毕竟是有限的,但那一抹落进他们心灵的阳光,一定会给他们持久的力量。他高兴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加入到慈善的队伍当中,他们自己并不富裕,但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