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热点关注】 不能把“中学语文教育”搞得太玄(组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10:48 来源:

    语文教学常常需要交流、讨论  刘积舜 陈峰 摄

    烟台 宋术成 绘

    “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中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这是语文教育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不要把学生的读书、写作混同于成人的读书、写作,学生的读书、写作自有其特点和规律

    钱理群教授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6期上发表了《何为“语文”》一文,他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或是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去看待‘语文’,以‘语言学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文成了语言学知识的例证,‘讲语言学知识,考语言学知识’成了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因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有一个时期,我们又用‘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待‘语文’,文学欣赏成了语文阅读课的全部内容,作文教学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按成年人,甚至作家的方式写作,而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我们所缺的,恰恰是‘语文学家’的眼光,我们只看到,或者过分夸大了语文学科和它临近学科———语言学和文学的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之间质的区别。”

    他还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忽视了学生尚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而把学生的读书、写作和成人的读书、写作混同,并以此来要求学生和语文教学。”钱先生说得好极了!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广大热心于中国语文教育的“语文”工作者们的热门话题,语文教育专家、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语文教师、年轻有志的青年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都对“语文”以及“语文教育”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讨论和著述,全国各大报刊尤其是语文专业报刊,先后刊载过许多有关“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反映了“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闹景象,这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学术局面。

    但是,有关“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定义、性质、作用、任务、地位以及成果和评价方式、标准等关键问题,在近年的“语文”文字“官司”中从来就没有过“定论”,数以千计的文章都对“语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讨论,这一切对于“语文”的学术性及其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问题是———这些有关“语文”的讨论,涉及“中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且各有各的角度、立场、见解。

    于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成了难以说清的玄妙的“玄学”,处于“四面楚歌”、“八方声讨”的尴尬境遇中,大批从事着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甚至不知所措,苦不堪言。以至有人用“前世杀过猪,今世才教书;前世杀过人,今世教语文”之类的调侃来戏说“教语文”的无奈。

    不要把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打扮成“玄学”

    笔者之所以说“语文”、“中学语文教育”在一些专家、教授、学者、作家的文章中已经成为了玄妙的“玄学”,是因为这些人把“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混为一谈,各执一词,各不相让;他们似乎不准备也不打算通过“讨论”,让“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统一起来,他们的笔下都表明“只有我的理论、我的见解才是正确的、深刻的”这一学术忌讳,且准备长久地坚持己见,决不妥协;有的甚至否定一切,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中国语文界公认的泰斗级的语文教育专家们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科学论述一一否定;有的甚至是在“怀疑”与“创新”的幌子下,故意搬弄一堆让人难以明白的概念来标新立异,混淆人们的视听,捞取晋升学术职称的本钱。如此一来,“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就成为了“玄学”,“中学语文教育”也就在“语文玄学”的汪洋大海的惊涛骇浪中快要迷失方向了。

    如果有人认为笔者是在耸人听闻的话,请看《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2期第3页上发表的特稿《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一文中的论述:“……总之,‘语文’是什么,什么是‘语文’,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历史没有给我们答案,国外也没有给我们足够和恰当的材料以资参考,这是语文教育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回答。我们不知道语文的本源和实质,我们不知道语文由一些什么要素构成,我们不知道语文课可以教什么、要教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语文课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等于说,我们对语文教育什么都不知道……”。这一段由大学文学院教授概述的话,应该是笔者见到的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已经是“玄学”的最新论述吧!

    再看看《语文学习》2006年第2期第9页所载的《语文何用?语文何为?》一文开头的一段话:“没有哪一门学科像中学语文那样受到国人如此热心的关注,半个多世纪来,语文界内外扰扰攘攘,几无宁日,直到现在,语文应该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为什么要教语文、学语文这个更基本的问题。语文学科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文字学;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是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鉴赏课。然而,语文学科与它们都有关系,不但如此,语文还联系着广阔的现实生活,联系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态、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等。”

    “语文”、“中学语文教育”果真是“玄学”么?非也!只要我们翻开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就会看到他们对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的阐述是十分清楚、十分负责任、十分理性的,也是十分实用、绝不过时的。他们的论述中没有“洋理论”、难解的概念和令人读不懂的词藻,有的是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自身实践、深入研究的结晶。

    然而,有一批为数不少的“语文教育专家”硬是要说他们的理论、论述过时了,不适用了。这些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专家”们,已经把中国语文、中学语文教育搞成了“玄学”的“学者”们,究竟要把中国语文教育引向何方呢?

    语文是培养学生按科学的方式思维、学习、工作、生存的最基础的(工具)学科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笔者深信“三老”等前辈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中国“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论述是先进的、科学的、理性的、实用的,是能够引领广大的负责任的中学语文教师走向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道路并取得较好甚至辉煌的成绩的,因为“三老”等前辈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论著是“科学”,而非“玄学”。笔者诚心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赶快地、尽量多地阅读“三老”等前辈的著作,并阅读如今还健在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当代著名特级教师的论著,并坚信他们的理论、观点以及实践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绝不要被一些貌似“创新”,格调“新颖”的“语文玄学”所迷惑。

    为此,笔者将自己对“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陈述于下,供广大同仁参考、批评。

    一、简化“语文”的概念,不要在“语文”概念上纠缠不清,甚至被“语文玄学”搅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

    关于“语文”这一概念,笔者的粗浅之见是:“语文”是一门有关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学问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中华民族伟大思想的成果,是中国人思维、学习、工作、生存的最基础的(工具)学科。教师们应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让学生具有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基本明白“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该而且必须学“好”(达标)的母语学科。

    这样,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才会明确,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才能在“中学”这一人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完成自己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热爱母语,正确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至于那些因一些“专家”、“学者”的头脑膨胀而强加给“语文”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的繁文缛节、任务、罪名之类,我们可以一笑了之。

    二、清醒地认识到“中学语文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其肩负的神圣使命是给广大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奠定学习“中国语文”的基础,使之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将“语文”的工具性运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而不是着重培养高考语文状元、作家、诗人或语文“专家”。

    我们语文教师要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著作;认真阅读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著名教师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著述,以丰富自己的理论仓库,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笔者搞了近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虽然不敢说自己如何懂得“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但对母语的基本秉性和“中学语文教育”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专家、学者”们的“语文玄学”面前,虽然也曾尴尬、失落、迷惑、惆怅甚至彷徨、痛苦,但始终没有迷失方向、不知所措。这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却能使笔者自己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与语文教学技能与日俱增。

    笔者非常希望在目前担当着繁重而艰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千万别被当前的“语文玄学”论的奇谈怪论遮蔽了眼睛,搅乱了思想,而要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著作;认真阅读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著名特级教师关于“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著述,以丰富自己的理论仓库,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生命和事业。

    这里还想和年轻的同仁们交流的是,我们一定要花些时间查阅一下近二三十年以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认真去理解“语文”的基本内涵、性质、任务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地位、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于母语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一定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的“双基”教育,是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起点性的教育,而不是语文学科的专业教育(那是大学中文系的事),也不是培养语文“精英”、“语文专家”、“作家诗人”的教育(那是大学文学研究院、社会生活大校园的事)。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会理性地对待“专家、学者”们的指责,就不会在“语文玄学”的面前迷失方向甚至失去自我。

    “中国语文”是什么?中国人的母语文化也。“中学语文教育”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让莘莘学子明白“母语文化”的最基本“元素”———语文、文字、文章、文学等基础知识和学习它们的基本能力是什么。

    超过这些范围,应该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事。中学语文教育决不能超负荷负重!

    钱理群先生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忽视了学生尚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而把学生的读书、写作和成人的读书、写作混同,并以此来要求学生和语文教学。”但愿钱先生的话能让我们清醒头脑,明确职责。 (北京市二十中学 兰瑞平)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2日第4版

责编:陈曦霞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