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学者看安倍 并非不可沟通之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4日 14:14 来源: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与安倍的两次碰面,让刘江永感到安倍是一个可以沟通的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晓晖报道

    “第一次见到安倍时,他还只是一名年轻议员。”清华大学的刘江永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起他和安倍晋三的交往。

    安倍喜欢直来直去

    1997年,当时刘江永还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工作。安倍作为日本自民党年轻议员访华团的团员,到北京访问。“安倍只是访华团中的普通成员。因此,他在座谈会上没有作主题发言,给人的感觉比较低调,对中日交流比较陌生。”刘江永教授说。

    虽然没有作主题发言,不过在休息时安倍却主动找刘江永教授沟通,这段交流给刘江永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倍很直接地询问刘江永教授:“我在日本被称为日本的‘台湾帮’,那么中国是怎么看我的?”刘江永教授回答说:“你既然来到了北京,就是我们的客人。中国对你不了解,但你父亲在中国很有名,只可惜早逝。他为推动中日关系做的贡献我们会牢牢记住的。”当时安倍表示:“可能您还有不知道的,其实我是父亲的政治秘书。”尽管只是简短的对话,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安倍的个性。刘江永教授感觉,只要以诚相待,和安倍之间是可以拉近距离的。

    在这次访华活动之后,安倍在日本组织了一些议员组织和研究机构,了解中国的扶贫情况,想通过扶贫方面的合作与中国建立某种联系。

    思想体系受右翼影响深

    安倍是在199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的,这一时期日本政界右倾化泛滥。这种政治环境对安倍的影响很大。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反华的日本政治家代表,由此也引起外界对安倍的担心,认为安倍会不会比小泉还右?对此,刘江永教授表示:“我认为安倍的思想体系的确有问题,但他愿意沟通和了解别人的想法,能够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调整。”

    安倍出身山口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山口县曾经出过7任首相,都是偏右翼势力或对中国不友好的首相,比如伊藤博文、田中义一。战后从这里走出的两位首相佐藤荣作和岸信介也是坚持“一中一台”的观点。这些对安倍有影响。但是安倍对自己的定位是“山口县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第一位首相、战后出生的第一任日本首相和自民党总裁”。对此刘江永教授特别指出,安倍的父亲也是邦交正常化后的政治家。安倍能否给自己的外交一个正确的定位是关键。

    对中日关系的态度在转变

    今年8月,第二次见到安倍,刘江永教授对安倍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在东京举办的第二届中日关系论坛上,这一次,安倍发表了主题演讲。

    刘江永教授认为,安倍的演讲反映了他愿意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从安倍的发言和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在中日关系的态度上不是更坏了,而是在逐步调整,从之前的右派言论,开始学习政府语言。这种变化也是源于安倍身份的变化。以安倍现在的身份,他必须考虑日本政府过去的处理方法。”

    刘江永教授以靖国神社问题为例,分析安倍的微妙变化:第一阶段,安倍对靖国神社问题表示下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义务”。第二阶段,在去年12月,身为官房长官的安倍态度有所改变,开始尽量回避靖国神社问题。安倍表示:“对为战争献身的人表示感谢和崇敬的心情不变”,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参拜与否。到第三阶段,安倍不提参拜问题,说明他想去又怕影响中日关系。第四阶段,安倍不明确表示不去参拜,但是第一次表示“不会以公事身份参拜”,但是声称“日本是有个人信仰自由的国家”。和小泉首相在2001年竞选时发誓一定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相比,安倍给自己未来和中国恢复高层互访留下余地。

    并非不可沟通之人

    关于安倍的个性,刘江永教授谈了一些个人感受。首先,安倍是一个倔强但不胡搅蛮缠的人。安倍有一定的求知欲,对意见有分歧的问题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安倍并不回避矛盾,有问题会得理不让人,但当他了解情况后又不会顽固不化。因此,安倍是个有可塑性的人。与安倍相比,小泉的等级观念很强,往往用指示性的语言,在与人交往中只“输出”不“输入”。相比之下,安倍是个具备沟通能力的人。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