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30日上午,我再次到南臣赞村贞姐家采访。
今天的这次采访是市委林秀贞事迹报告团筹备组安排的,是为报告团成员写发言材料的一次采访,这次采访是经市委宣传部报请省委宣传部安排的。今天是这次采访的第四个工作日,贞姐知道我来她家继续采访,虽然她连日来为配合组织报告团接受采访已没黑没白地工作了好几天,在这之前的前3天、前2天、前1天的三天里,已有市、县的5个记者轮翻轰炸式地采访了她三整天,可是秀贞姐还是愉快地答应了我今天这次专访。并且好心的大姐一大早就让丈夫朱金英开车到县城家中接我。在来的路途上,我曾试探着问过英哥,贞姐是不是左眼球是义眼的事,当即英哥抬头看看我,可别,可别,这是最戳秀贞心窝子的话,听她说,她年轻时不知为此哭过多少回,就连我都从没敢提过这事,你千万别去捅这层窗户纸。
我知道贞姐近几年来从一开始拒绝采访到配合采访已是很大的进步,尤其是2001年以来她已无数次地接受省、市、县大小媒体的采访,尤其是前不久的6月14日—17日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栏目记者万茵的四天专访,但无数次的县、市、省各级媒体的采访中没有一名记者涉及到秀贞安装义眼的问话,有个别记者也曾私下说看出秀贞的左眼球好像有问题,但就像刚我问英哥一样,我都用话点开这是个个人隐私,采访最好不要涉及,就这样这事装在我的心里这么多年,始终是一个疑团。
车走了近半个小时的路,渐渐驶上了赵林桥,车行驶到赵林村后到南臣赞村的半道儿上,英哥突然刹住车,等了一下,骑车赶上来到南臣赞赶集的一中年妇女,英哥和她寒喧了几句,然后开车前行,我也随即向那位中年大姐点头示意。
英哥告诉我,车一?,他看北行的是个亲戚,我笑着点了点头。
昨晚半夜里的采访计划,看来今天是否能做通贞姐的思想工作,我的内心更是增加了一层困惑。
车虽然又走了才十来分钟就驶入了秀贞家所在的街巷,但我觉得好像是走了很长时间的一段路,心情一直放松不下来……
发现秀贞事迹10年来,采访秀贞已有八个年头,每次采访,我都是事先征得贞姐同意,约好时间,等新闻片播放或报纸等媒体报道后,我们再通电话,共同享受一下同一个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放松一下彼此的心情……
可今天的采访不同往常,为报告会准备材料,任务更艰巨,心情更沉重。
我在磨贞姐两年征得贞姐同意向乡领导汇报贞姐向社会献爱心的事迹时,就有好多人说乡里这么多人,秀贞本人我们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的,你是第一个向乡党委推介秀贞事迹的人,你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这些年的报道工作进展的很顺利,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为每一步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地久久不能入睡,今天市里安排报告团,将秀贞事迹向更高规格推介时,我为此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今天让我为起草报告材料去撩开秀贞姐心中隐藏了43年的左眼先天性失明的面纱(义眼安装了43年),我的心也在滴血啊!
车很快驶到了贞姐家门口,落座后,稍作寒喧,我们就转入了今天的采访话题。
我问秀贞姐“我问一个事,你不要着急,可能是戳你心窝子的话,你若不愿叫说,那也没关系的,你一定不要往心里去!”
“那好,你问吧?”
“我采访时,听说你曾经考上过中专,没有被学校录取,有这当子事不?”
“有。”
“你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吧?”
秀贞大姐沉默了一会儿,“说起来,真是戳心窝子的话,不过到了这个地步了,不说也没办法,说就说吧!反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万茵来时他一眼就看出我的左眼是义眼了!”
“万茵也知道这事了?”
“知道了。反正到这时候了说就说呗!”
多么善良的老大姐,为了配合宣传,提及这个影响了她一生、曾无数次改写其人生轨迹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时,她只是眉头一蹙,片刻沉思过后,随即转到数十年来没有一人曾面对面问她的话题的叙述上来。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涉及秀贞大姐个人隐私的问题,谁又愿意将自己心底滴血的隐藏了43年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曾给自己童年生活造成过无数次心灵创伤的疤痕重新撩起呢?
其实早在19年前的1988年底,我参加工作来到当时还是臣赞乡乡政府时的南臣赞刚一上班时,就结识了当时在乡副业管理站上班的秀贞姐,那时的贞姐刚41岁,当时全乡的大小个体企业摊点有业务都得麻烦贞姐,因他们的业务都属乡副管站管理,贞姐为业务员的事跑乡政府、工商所、企业局、信用社、银行是常有的事,当时只知道贞姐这个人是当地出了名的女能人,许多男业务员有事都得向她请教,她真了不起。还知道秀贞大姐好说话,为全乡的几十名业务员的事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搭上了多少工夫,可贞姐从来没烦过,人们都说秀贞好脾气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有这样一位大姐操心帮忙,业务员们跑业务做生意顺当多了。
就在那时,其实我早就听说秀贞姐左眼球是义眼,我还纳闷,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为什么在臣赞乡贞姐左眼球是义眼的事,这个个人隐私有那么多人都知道?这是我在心里压了十九个年头的一个心结。
真是不到万不得已,我是永远不会提及这个话题的,何况来时路上英哥曾示意我不要戳贞姐的心窝子,这个敏感的话题,我动了好多脑子,从考上中专不被录取入手,委婉入题,没曾想到:秀贞姐的答话使我一颗悬了一夜的心终于落了地……
(跋涉人生之一)
人生的风向标——真想留住梦
(抹不掉的记忆一)
残酷的人生风向标,胸怀大志,怀揣抱负的热血青年林秀贞为什么走了人生旅途的第61个年头上,却没有走出南臣赞村的冯村这一条仅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街呢,那么秀贞这位老大姐的童年梦想是什么,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了呢,秀贞大姐真实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残酷的人生风向标,曾不止一次地毁灭了秀贞大姐的梦想,而且最终残酷地改写了她的人生。
理想一次次化为泡影,好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在做梦,做梦就是一种奢侈,做梦就是一种享受,当梦醒时分,虽然做梦时的喜悦荡然无存,一切又回到残酷的现实中,一切都和梦前一样平静,正是这残酷命运的一次次捉弄,终于锤炼出了贞姐静水流深的宽阔心胸,她做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事业,甚至到今天,61岁的年龄,却连一篇日记都没留下,我想童年一直好学上进的她,不可能没写过日记,那么后来她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为什么不做点记录什么的呢?可是为了小厂的业务,前几年她还到衡水东方电脑学校学会了使用电脑,现在还是在用电脑处理小厂的业务呢!就这样一位识文断字的农村老大姐,为什么这样淡泊名利呢?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却从来不拿自己做的事当资本,甚至连个记录什么的都没留下。
记得在历次采访中,贞姐曾不止一次地提及刘秀焕老人生前曾向她交出老两口子为欲寻短见提前准备好的两盒安眼药的故事,还有朱金英大哥曾多次提及整天忙忙碌碌的秀贞,在照顾重病卧床的朱书贵、刘秀焕二位老人时,两口子侍奉二老74个昼夜时,秀贞却从未耽误过乡副管站的每一笔业务,家里的孩子顾不了管,交给母亲代为照看,可是乡亲们(副管站管辖的当地个体户)的业务一点也大意、马虎、草率不得,每一次出门时,对家中老人的事情总是再三嘱咐、叮咛,并且怕丈夫忘记了病人吃什么药,秀贞还常常在桌上留下几点钟给老人喂药、喂什么药的清单。
就是这样细心的一位老大姐,会怎么没有日记呢?
甚至当无数次记者问及朱金英大哥“你还留着当时秀贞给你留的喂老人药的纸条吗?”金英大哥的答话是“秀贞从来没说让留这个,我更是连想也未曾想过。”
这个中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呢?
上天的失衡,老天爷办事也有不公平的时候。
(跋涉人生之二)
童年受伤的幼小心灵
(抹不掉的记忆二)
2006年8月3日上午,再次到南臣赞采访,座谈人刘丙岩、刘洪顺、刘利会和李保义。
刘丙岩说:1946年,因秀贞的母亲生她时,住在娘家,农村有个说法,闺女是出了门的人,生孩子要流血,血不能流在娘家,也就是说出了门的闺女不能把孩子生在娘家,当时又没有条件住院,秀贞她娘生她时是在村南边别人家的一个场院屋里,并且孩子一落生就有毛病,当时只知道说是生了个女孩,并且左眼先天性失明。当时秀贞她娘因侍奉年迈的爹娘住娘家,当时秀贞有个大舅因老实家境贫寒,一辈子打光棍,到死也没娶上媳妇,全家七口人只能挤在三间破土房和一间西棚子里住;因当时单干,秀贞她娘及她大哥、二哥和秀贞和她姥娘、姥爷、大舅7口人只能靠秀贞她姥娘清凉江对岸仅有的二亩半破河地,种点禾子,并且收了以后,在别人的场院里,轧轧,糊口;种点棉花,自己纺线织布,粗布缭衣,让全家人对付着穿。当时秀贞她娘将全家养活下来,真是难上加难,是咱冯村九队上最难的一户(秀贞她爹当时在天津某纺织厂工作,常年不在家;秀贞她娘为侍候秀贞的姥爷、姥娘当时自己带着孩子一直住在娘家)。
可是,就是这么穷的一个家庭,一个有毛病的小女孩,在五、六岁时就跟她大哥丙印背着筐,去搂干棒儿,供家里做饭、烧柴。八岁扛着锄、光着脚丫趟水到清凉江对岸,她家二亩半破河地去锄地,也是真难啊!不过,这么点的小女孩,从小就能吃苦、能干活。
(跋涉人生之三)
留不住的求学梦
(抹不掉的记忆三)
后来这孩子上小学、初中成绩一直优秀,南臣赞村是个大村,全村有二、三十个同学,其中女同学十三、四名,考初中时就考上了她自个,并且在学校里很活泼,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和文艺委员,1963年7月初中毕业时,秀贞以189分的好成绩超过了中专录取分数线40多分,却因背左眼先天性失明的累,没能继续上学。
命运在同时考验着秀贞这个16岁孩子的幼小心灵。
她报考的是衡水某所中专学校,却因档案健康状况栏中填写的左眼先天性失明,因体检不合格,使她永远与中专学校无缘。
秀贞再没机会走进中专校园的大门。但她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进步,没有放弃追求。
是当时上世纪六十年代尚不完善的教育制度阻挡了秀贞的求学梦想,却阻挡不住秀贞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阻挡不住秀贞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初中毕业后,没能走进中专校园的她,没有选择闭门思过、草率度日、颓废人生,没有选择回村种地,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个月工资只有二十四块五毛钱待遇的顶编代课教师这个更加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跨上了教书育人的旅途。
(跋涉人生之四)
留不住的就业(转干安排正式工作)梦
(抹不掉的记忆四)
1970年1月,经当时的臣赞公社革委会选拔推荐21名贫下中农子弟组成工作队,到城关镇参加斗批改工作,林秀贞不仅被选入工作队,而且还被选拔当上了臣赞公社驻城关镇斗批改工作队的副队长,分管城关镇工商所、财税所、医院、供销社等社直单位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工作。在工作队工作临近结束时,有一次提拔3名国家干部的机会,从21名工作队员中挑选,选了四次,秀贞填表三次,最后一次填表时带队的工作队队长李希义通知当时身为臣赞公社驻城关镇斗批改工作队副队长的林秀贞说,“因左眼失明的生理缺陷,因体检不合格,这次填表就没有你的事了。”
当时秀贞心里悲痛万分,回到家里趴在娘的怀里哭了一大场,“当时,俺娘劝我,‘妮呢,你没当国家干部的命儿。’然后我就只能按照母亲说的无奈地认命了。”
但没能转干的她,更加坚定了为社会做事的信心,做好工作不论在什么职业,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一定要干的比别人出色!
1971年6月30日,斗批改工作队结束。林秀贞的三名同事转了干,分别到各自的正式工作岗位上了班,而林秀贞在1971年7月1日接到臣赞公社秘书郭贵凯的通知,7月3日正式到臣赞公社副管站上临时班,担任会计工作,林秀贞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从事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1998年副管站解散时结束。
终于在社会大熔炉里锤炼出了秀贞自己独有的一种“生当做人杰,死亦泣鬼神”、遇事波澜不惊、不图虚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静水流深的特殊品格,演绎了秀贞身为农民却做出不凡业绩的壮美人生。
(作者杨光,职务: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