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朋友:
我叫杨光,是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的宣传委员。1996年5月我和我的同事到南臣赞村一起下乡搞五保户调查,发现了贞姐的爱心事迹,至今已十年了。十年来,我跟踪采访了贞姐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以下是我多年来采访林秀贞这位爱心大姐的总的感受!
一连串闪光的爱心数字,记录了一个个爱心故事,谁也不曾想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的爱心数字,这些爱心数字意味着什么?是美德?是爱心?是责任?是奉献?是博爱?是崇高?是伟大?是付出?是收获?……
实在是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词两个字概括:
这就是爱心大姐南臣赞村女农民共产党员林秀贞。
以下是我自发现并连续追踪报道贞姐爱心事迹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一组组爱心数字:
爱心数字(一):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六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孝顺女儿!”
(作者见闻之一)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31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因赡养6位老人时有的年份同时赡养着两位、三位,最多时四位,而把她赡养每位孤寡老人的时间展开来说,31年间贞姐曾赡养了朱书贵老人8年、刘秀焕老人8年、朱书常老人26年、朱金林老人14年、朱淑芬老人5年、张振起老人7年,单个加在一起共计68年,比秀贞今年的年龄还长七个年头。秀贞一人的付出,伴亮了6位孤寡老人的晚年风烛残年生活,成为6位老人晚年生活中的共同的精神支柱……贞姐31年为照顾6位孤寡老人的生活添补了多少费用,花了多少药费,熬了多少个夜,跑了多少路途,受了多少罪,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谁也没法说得清楚……一个人31年的付出,换得了6位老人晚年的集体幸福,值得……,换得了6位老人单个展开共计68个年头的欢乐,值得……
爱心数字(二):
“一家小厂十里八乡乡亲们的共同财源!”
(作者见闻之二)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自1987年夏天以来先后为乡、村10余项公益事业捐资3.91万元。1987年雨季南臣赞小学一、二年级两个教室,屋顶被雨水冲毁,露着天,中心校的李保义校长急得团团转,正在发愁时,恰巧在街上遇到了秀贞,当时恰逢贞姐小厂刚做成第一笔业务,贞姐刚做完从石家庄铁丝厂订做的两个5号风机7400元的合同业务,贞姐当即将自己刚建的小厂赚到的第一笔钱2000块钱的收入,一股脑捐给了南臣赞村小学,为两个年级的近百名孩子搭起了教室房顶,当时秀贞看到教室里还是泥台子、土孩子的状况,心里不落忍,这年旧历年底寒假期间,又出资600元给两个教室更换了新的木制桌凳……
1998年夏天一连下了好几场大雨,当时松花江、嫩江、长江正在闹洪水。
秀贞姐所在的南臣赞村9队所在的小冯村这条街西街街口和村东头街口的两个流水口被大雨冲毁,村民出入村十分难走,秀贞姐出资3000余元买来了水泥和砂石料将两个流水口及时修好,恢复了群众出行的街况路貌,给同一街的村民吃了颗抗涝防涝的定心丸。
1996年8月为乡里硬化通村公路,义务捐资1600元。
1996年8月为乡里一所新建15村联办完小购买配套设施,义务捐资1000元。
2000年11月5日,为村里花会表演队出资1300元购买了35套架鼓队、秧歌队服装和一套旱船。
2001年1月份为村里第9小队③所在“冯村”这条街道硬化,义务捐资1.5万元。
2005年12月为村里第9小队所在“冯村”这条街按路灯,义务捐资1600元。
2005年12月,眼看过年,村里1400人吃水用的一眼深井机泵烧毁,维修需要时日,村里百姓吃水只能到外村去拉,秀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在家边出资1.2万元打机井一眼,免费供全村村民饮水,因村大村民盖房修屋的农户多,大井开井不方便,秀贞姐打上井以来,虽然仅有七、八个月,村里已有8户盖新房的村民盖房、装修,到秀贞姐打的机井拉水,秀贞没要过1分钱。
2006年7月26日秀贞为新组建的王常乡群众娱乐文化活动中心买VCD、二镲、小镲、嘎巴鼓、旋子、小鼓等活动器材,义务捐资1000元。
1987年夏季以来,林秀贞这位农村老大姐共为乡里、村里的十余项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共计3.91万元。
爱心数字(三):
“一双热情手,多家解忧愁!”
(作者见闻之三)
1992年以来,秀贞姐无偿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考取大中专院校却家境贫寒无钱上学的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踏上求学路,圆了14名孩子的校园梦。其中1992年为一委培生王勇(化名)出资5500元,少的3000元、2000元,现已有12名学生大中专毕业走上就业岗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爱心数字(四):
“一部电话,十里八乡的讯息直通车!”
(作者见闻之四)
1991年4月5日—1996年8月,历时6年零3个月时间里原臣赞乡辖区内20个村只有乡政府、粮站、供销社、信用社和3个个体户的8部程控电话,其中有秀贞姐家里安的一部,当时的情景是,全乡8部电话7部电话机放在特制的木制电话盒里锁着,只有秀贞家的电话不加锁,且长途短途免费供十里八村乡亲使用,月电话费6个年头持续居高不下,高时突破2000元;不仅免费,而且不管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有电话打到贞姐家,她和丈夫都连夜冒雨送信。在采访中霍庄的霍丙华、邻县景县郑村的吴秀竹都给我说起过秀贞姐由女儿宝琴做着伴穿着雨鞋、披着雨衣,手持手电筒,半夜三更冒雨到4里外的霍庄村送信儿给霍丙华和贞姐与丈夫朱金英白天两人身披雨衣冒着大雨,一人开着拖拉机头,一人拿着铁锨平道儿,到十里外郑村(当时没有柏油路,全是泥道儿;郑村是邻县景县的一个小村,南臣赞村位居枣强县、景县、武邑三县交界位置)吴秀竹家雨天送信的感人往事……
据秀贞姐回忆在1995年的一次邮电部的电话用户民意调查时,邮电部到枣强的第一站就是贞姐家,因当时林秀贞是枣强北部6个乡镇的第一话费大户……
6年零3个月中,贞姐家当时的8462408,成了十里八村在外打工、在外工作人员公共的免费亲情电话,家家有事留给亲戚的都是这个电话号码,贞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一接电话,林大妈在家么,林大妈你好,林秀贞成了十里八村千百个在外上班人员、在外打工人员联系亲人的共同的林大妈,她的电话也成了家乡人和亲人联络感情、沟通讯息的唯一一条义务免费亲情热线。
爱心数字(五):
“一部面包车,十里八村的爱心直通车!”
(作者见闻之五)
贞姐家自1997年有一部旧面包车,村里的村民定亲找贞姐,贞姐免费出人出车不闲烦,若是哪村哪户有了病人,秀贞姐更是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时常免费出车给别人看病……。要说有多少乡亲用过贞姐车应急,还确实没法逐个展开叙述,这里我只讲其中的两个典型例子:
先说一桩喜事:
村里有个残疾人叫吴如水,先天性下肢残疾,前些年和老娘住在一处上世纪50年代的旧房子里相依为命,平素里靠五天一个小集儿的集上缝鞋为生,前几年老娘因病去逝,剩下40来岁的残疾儿子吴如水还继续一人打光棍度日。
秀贞姐看到吴如水,一人过日子,穿不象穿的,戴不象戴的,也暗自伤神,暗中为如水发愁,2002年春天的一天,秀贞姐主动找到吴如水家,说“如水,你这么着一个人在家混日子,也苦了你了,你看咱家小厂里也用人,你不嫌剩钱少的话,就到咱家小厂子里做点坐着也能干的活,我一天三顿饭管你吃,一个月给你600元的工资,你愿干不?”吴如水当时乐的合不拢嘴,在贞姐家干了一年的吴如水,不但吃胖了,养白了,还攒了点钱,翻盖了3间小北房。
就在吴如水刚盖上新房不久,也就是2003年5月份,就有人给吴如水牵线搭桥说媳妇,可是如水又没钱,心里一直犯嘀咕,也没个商量头,2003年5月16日,对方看了这天好日,要是吴如水愿意就在这天去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时的吴如水手头因盖房仅剩了300元钱。这里有个风俗,就是“登记不登空”。手里又没钱,吴如水愁的头天整整一个晚上都没睡着觉,这天一大早起来心里还七上八下地琢磨着找人借钱,想了一休,也没想出到底能找谁去借钱,真是一直发愁到天亮,最后没办法硬着头皮找到了贞姐。据后来吴如水回忆,当时他张嘴借3000元,本想借到手1500元也就不错了。
没想秀贞大姐说,“小子,这是好事,咋不提前告诉我。”“用多少钱,你说话,我给你拿。”
吴如水使了使劲,张了个大嘴说要3000元,秀贞大姐当时就拿给他3000元。
如水钱刚一借到手,就道谢要走,秀贞大姐问他“小子,你怎么去城里?”
如水说“我到街上找个出租车去。”
贞姐说“你不用打车了,咱家有车,我陪你去。”
结果到了城里办完手续,买东西时,吴如水的对象非要买金戒指、金项链和金耳坠,吴如水没法子只好领她去买,结果买衣服和三金借贞姐的3000元都花光了还不够,秀贞姐当时又给添上了1100元,另外还管他俩口子在城里饭店吃了顿饭,吴如水回想起这段往事时,眉飞色舞地说,那两年真是连着交好运,一个是2002年有了固定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心里不再为吃饭发愁;一个是2003年做梦也没想到爹娘咽气前都没给自己成个家的自己这样一个下肢残疾人,2003年贞姐出钱给自己成了家,娶了个新媳妇……
贵州人付某的一条免费外地生命补济线:
说的另一件事是王常乡仝站里村(位置在南臣赞村以南19华里处的一个小村)黎加具的小舅子付某,1998年6月来到王常乡仝站里村姐夫家走亲戚,因黎加具的妻子是贵州人,他的小舅子遇到难事不远千里来到仝站里村,却姐夫无办法帮他解决,当时这小亲戚想不开,多服了几支麻黄素,当时是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生命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因村里刘永溪的门诊上没有抢救设备正发愁;当时黎加具已开出拖拉机把病人抬到拖拉机上,想拉病人到大医院去抢救,又怕路途远,延误时间,耽误了病情,后果将不堪设想,付某生命命悬一线,大家伙正在发愁,恰巧碰上林秀贞领着孩子让丈夫开车也到刘永溪大夫这里看病(秀贞领孩子到刘永溪这里看口疮,因刘永溪有一祖传小偏方),刚一下车,听刘永溪门诊围观的人员说,本村后街一家的亲戚喝药了,要死要活,急需到大医院抢救,贞姐见状二话没说,赶紧让丈夫把车开到后街黎加具家门口,将病人由拖拉机上抬到秀贞自家面包车上,立刻驱车40余华里,将服药中毒、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的付某火速送到了县医院,由于送医院及时,贵州客人付某终于获救,黎加具在县医院想给金英哥付车费,被金英哥婉言谢绝,至今与黎加具谈起这事,他总是激动地说“当时情急之下,来了这样一个白色面包车,从心里感觉到这是一辆救命车,一来和人家大姐不认识,二来病人死活不知,如果不是这位好心大姐派车,就是知道有外村人开车来咱村,咱根本不敢张嘴说用人家车送病号,病人要是死在人家车上,咱没法向人家交待,没曾想,这位老大姐这么好,主动提出帮我抢救病人,这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会从内心感激大姐一辈子的;当时多亏了有这么好心的一位大姐相助,才避免了我家一场悲剧的发生……挽救了病人,也挽救了我这个家庭……”
爱心数字(六):
“一个小厂,职工们共同的家!”
(作者见闻之六)
之一、2003年5月,林秀贞出资4100元,帮助厂里下肢残疾职工吴如水这名父母没能给娶上媳妇的困难职工成了一个新家,帮助他圆了家庭梦!
之二、2002年10月20日,到贞姐厂里采访,遇到厂里的景县籍老职工丁金才,当时他63岁,他讲述了1997年夏天麦收他回家干活患重症脑血栓昏迷不醒六、七天的故事,当时小厂放假,自己在家里帮着收割小麦,下午2:30在地里犯病,随即住进了景县县医院。第二天家里人把电话打给了老板秀贞姐。”我问他“你老兄岁数大,为何还喊贞姐?”他说,“你听我说,我这里有一段故事,秀贞接到电话当时和丈夫还有刘章群刘师傅到景县县医院看我,当时我大脑记忆中枢出了问题,已认不清人了,后来听家人说林老板当时给撂下一万元救命款,并且三天一趟、两天一趟经常到医院看我,道儿近也好,这里离景县县城有百八十里地的路程,后来还用她的车接我出院……当时我刚来小厂上班,仅3—4个月,贞姐就这么慷慨解囊,为我看病,我真是感动,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老板……”“我见这村里的好多人都喊她贞姐,我从心底里佩服贞姐!感谢贞姐!喊我救命恩人贞姐,我心里更踏实一些!”
“我病好3个月后又来这里上了班,且发工资时,贞姐不但不叫我还帐,而且我住院期间工资还是按上班标准照发,一分不少地给我。我来这里上班,还从不让我干力气活,贞姐老是对我说‘干活多少不要紧,养好身体是第一位的。’这不我又在这里又上了5年半的班了,贞姐是我见过的少有的好人……”
之三、2006年8月4日上午9:00采访职工裴凤仙。
裴凤仙,南臣赞村村民,今年42岁,孩子今年20岁在外打工,丈夫务农,有时给人盖房外出打工。
我问裴凤仙大姐,你是什么时候进的厂,你对秀贞姐的印象如何?你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小厂上班?你当初到小厂上班时是你先找的秀贞,还是秀贞主动找的你?
裴凤仙,两腿先天性残疾,拄双拐,平时上街坐自制三个毂辘手摇轮椅。
我见到的裴凤仙今年春天在家不慎摔断左上腿,刚痊愈,又自觉来小厂上班。裴凤仙告诉我2002年10月底,当时刚过完秋,自己的丈夫外出盖房打工,孩子当时还在上学,自己一个残疾人,整天呆在家里,又不出家门,老是没抓没挠的,生活相当单调,几十年就这样熬过来的,丈夫该下地下地,该干活干活……,自己一个人整天呆在一个小院子里,生活真是没意思……,时间也真难熬……。
有一天,自己在家里正发愁,贞姐来到她的家,说,“妮呢,咱家小厂里有个活儿,你可以坐着干点零活,每月管吃,每天给10块钱工资,你去不去?”“当时我高兴死了,我几十年了,也没剩过一分钱工资,我说我去,第二天就上班了。”
我问她在这里上班也是第三个年头了,这里的活还能否适应,她说“我能。”
“我愿在这里干活,觉得在这里干活职工间有说有笑,生活比较充实,心情比较好,又有了点自己的固定收入,怎么也比在家里强,主要是精神更快乐,不苦闷了,这份工作我舍不得扔。”
“另外主要是贞姐人好,给我们职工说话从来不说你怎么着你怎么着,老是‘妮怎么着,小子怎么着,咱家今天来什么人哩。’她这么说我们心里也更踏实,我们整天就像一家人似的,而且我们职工家里有什么事,贞姐都像家长一样尽心尽力去管。2003年贞姐见我那副拐坏了,给我添置了一副新拐杖,还给厂里的3名听力残疾人买了助听器,谁要是得个病什么的,贞姐听说后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到家看望职工,并且用自家的车送我们职工去大医院治病,还用自己的钱给我们治病……”
今年春天3月8日下午,我腿脚不好,自己在家不慎摔了一跤,我当时在里屋摔在地上,起不来,往床前爬了两下,狠劲拽了一下床单,手机才掉在地上,我勉强够着了手机才给邻居打了个电话,让邻居帮着找到家人把我送到后边社区医疗服务站,说左腿大腿骨折,我丈夫随着给贞姐打了电话,贞姐当时正在龙华去衡水的高速路口,准备上高速公路去衡水办事,眼看着就要上高速时接的电话,却没去办自己的事,用了多半小时赶回了南臣赞,先是到我家看我,随即立刻把我送到武邑正骨医院治疗,连送我、带接我和后来复查都是贞姐免费出的车,连输液、连打石膏等等一切的治疗药费都是贞姐结的帐,没让我管……
“我十分地珍爱这份工作,我喜欢贞姐给我缔造的这个‘大家’”。
爱心数字(七):
“76岁呆傻孤寡老人朱书常晚年的快乐生活!”
(作者见闻之七)
还是这日,我接着问裴凤仙“你们职工都说贞姐每顿饭,第一碗饭总是先盛给老人朱书常吃,你们职工有意见么?”
“贞姐都是这样敬着他家赡养的老人朱书常,我一进厂就是这个样子,贞姐尊重的老人,我们也尊重他,没急事,如果朱书常老人不回来吃饭,谁也不要求先开饭,贞姐在家贞姐去找他,有时忙贞姐叫人去找他,贞姐不在家出门什么的,我们职工总会有人在开饭前主动去找常爷爷,等常爷爷回来才肯说吃饭的事……,朱书常老人不只是贞姐自己的常爷爷,更是我们职工共同的常爷爷,我们都主动地亲近他、尊重他!”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博大的爱,大写的家。
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农家妇女的伟大……
她用无私的心,用宽大的手温暖了职工、温暖了乡邻、温暖了孩子的心灵、温暖了6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温暖了无数个困难家庭,为许多需要帮助的社会人送去了家的温暖、生的希望、爱的曙光,秀贞用自己一人的臂膀为他们搭建起了一座座追求梦想的爱心桥梁,是她给了许多社会人对美好理想和生活的更多憧憬,帮助更多的社会人,圆了人生的养老梦、求生梦、求学梦、成家梦、就业梦……
应该说“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不难,但是如果一件好事做了一辈子的话,可就相当不容易了。”那么林秀贞为什么这样做呢?在此我援引报纸上“35岁现象”大家谈之四曾转载的一句话,即美国人有句谚语:“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让路!”贞姐从31岁开始赡养孤寡老人,就已经知道用爱心奉献社会,较《事业之梦始于中年》中的这句话所指的“35岁现象”中的35岁,还提前了4个整年!
贞姐之所以这样做,之所以能这样做,之所以能31年坚持这样做,是因为她心目中知道、她深深懂得“一个人不能只属于他自己,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一个人同时又是社会人,同时也要为社会人活着,因为他同时也属于整个社会……”
在采访中我体会到,为什么林秀贞在群众中的口碑那么好,因为她把人格和名誉,把诚实和厚道,把爱心和帮助无私地回赠给了社会人。林秀贞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普通百姓,百姓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我同时还是一名普通党员,我是对着党旗宣过誓的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我心目中一名党员的标准是:“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自己认准对党对社会有益的事,对群众、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就要不遗余力、不计得失,毫不犹豫地去做,哪怕一件好事做一辈子,都不能嫌烦。”“人一辈子只能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不能做半件对不起社会人的事,不能做半件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只要自己认定的,就要坚持去做,不留遗憾,不求索取,不图回报。”
她把为社会人奉献爱心、做点事情、把服务社会让社会人生活得更美好,当成了自己31年来不懈追求的事业,当成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最高目标……
这些年来,也正是秀贞姐的这种精神,时时地鞭策和激励着我,我常常对自己说,自己在工作中能巧遇秀贞这样一位好心人,这样一个榜样,也是一种福份;面对贞姐这位普通农民,面对贞姐这名普通农民党员,如果我们人人都具有了秀贞姐那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的工作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呢?
我时常告诉自己要象贞姐那样,精神饱满地去生活,满腔热情地去工作,永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谢谢大家!
(2006年8月8日)
(作者杨光,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注:①潇潇洒洒,在这里是指秀贞以奉献社会为美的积极为社会人做事的心态。
②无冤,是指付出财力、付出精力不感到冤枉的意思。这里是指为让社会人更幸福,耗用自家财力、耗用自身精力,从没感到冤枉的奉献心态。冤:冤枉,吃亏,这里是指为承担社会责任,耗用自家财力、自身精力,心里是否存在着的为社会人付出认为是冤枉、是否存在着的为社会人付出认为是吃亏的价值观念。
③小队,指村小组。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