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和谐新农村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6:27 来源:
南王庄村位于卫运河畔,全村2140口人,489户,耕地255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3450元。2003年初,由于新旧矛盾累积,南王庄曾发生了严重干群冲突事件,市、县、乡党委、政府针对当时我村的混乱局面,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民主选举产生了我们这一任村班子。从哪里突破,把村里的正气树起来、人心聚起来、干劲鼓起来、工作搞上去?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帮助该村找到了答案。我们深刻认识到这项活动是统领农村工作的一个主抓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人心、抓住了发展、抓住了和谐、抓住了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开展两年多来,该村不但甩掉了混乱落后的帽子,而且多项工作走到了全镇、全县的前列,呈现出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喜景象。
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发动、充分依靠广大群众搞创建
面对创建活动这件大事、难事、新鲜事,他们认真吸取历史教训,针对部分群众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民主协商,没有独断专行,而是群策群力。一是组织典型户、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创建活动是一件能干成的实在事。二是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群众明白创建活动是一件切身受益的大好事。三是创建方案让群众说了算。按照群众意愿,确定创建方案。四是创建过程中村干部党员带头出义务工,群众广泛参与、人人动手,共建美好家园。五是交给群众了一本明白帐。他们坚持抓住村财镇管这个“关键”,严格实行村务开支报帐制度,避免了乱开支;用好村民代表这支“队伍”,村里所有重大事项都经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消除群众误解;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三项制度”,村务、财务公开透明运行。
二、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在为民谋利造福中凝聚创建力量
该村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创建活动的切入点。一是打深井一眼,铺设管道2100米,让群众吃上甜水、自来水、合格水。二是新打深浅井12眼,扩挖坑塘一个,解决了群众浇地难。三是改造了农村电网,把电线架在地头上、机井边,解决了群众用电难。四是筹资14万元,把北街和村东土路修成水泥街道,总长2000多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五是清除了大街上的柴草、垃圾、污水,修上了排水沟,硬化了街边,栽种了花草树木,安装上路灯,达到了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同时,划分了卫生责任区,成立了垃圾清理队,巩固保持创建成果。六是投资15万元,修建了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群众读书、锻炼、娱乐、休闲,有场所、有阵地,业余文化生活有了很大丰富。七是建公共厕所3个、垃圾点6个、沼气池50个,改厕80个,并积极组织群众搞好庭院的绿化、美化。八是环村植树2万多棵,建成了环村生态经济林带。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经济发展”是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基础和根本。他们立足本村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群众办企业、搞种养。利用闲散废弃地规划出工业园、蔬菜园和养殖园。从山东夏津引进了鑫源面粉厂,投资300多万元,日产面粉80吨,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年终分红,去年分红3万元。扶持群众办起了玻璃钢厂、刹车蹄厂、刺绳厂、制钉厂等企业。发展起日光温室大棚30多个,并成立了蔬菜协会,进行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2005年销售蔬菜36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帮助群众发展养鸡厂6家,肉鸡存栏6000只,蛋鸡存栏15000只;建成养猪场一个,正在建设6个,到06年底生猪存栏将达到1万头;利用全县“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的优势,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村在外国打工人员30多名,在外地打工200多名。经济取得大发展,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干部的真情,换来了民心,在办实事、谋发展的过程中,干群关系密切了,两委班子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拥护。
三、理顺关系,提高素质,靠和谐推进创建,以创建促进和谐
针对村里各类矛盾复杂尖锐的局面,他们请县司法局、镇派出所来村讲课,增强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和思想道德观念。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成立了“四会三室”,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倡导文明生活好习惯。两年来,村风村貌大变样,坑洼不平的大街小巷变成了平整硬实的水泥路,破旧不堪的烂墙头变成简洁整齐的红砖墙,乱泼的污水、乱放的柴草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花绿草,拌嘴吵架的噪声消失了,休闲广场上时时传来锣鼓声、欢笑声……现在南王庄村风正、民心齐、关系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发家致富的好村风已经形成。(资料提供:衡水市委宣传部)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