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6:01 来源:
衡水市立足市情,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域经济成为衡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衡水作为河北省建市最晚的地级市,他们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确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特色主导、民营先行”的总体思路,把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三动并举”激活民营经济:一是投入拉动。把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作为拉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着力抓了“四个一批",即优化政策环境催生一批,扩大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加快产权改革转换一批,实施骨干带动壮大提高一批,全市民营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科技推动。坚持走传统加科技的路子,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抓住国家重点支持技术改造的机遇,每年投入100多亿元资金,对骨干企业和主导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推进企校联姻,实现企业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对接。目前,全市已有1200多家民营企业与6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稳固的技术协作关系,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丝网、玻璃钢、工程橡胶等主要产业都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服务带动。重点抓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四个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3万户,从业人员达到85.8万人,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工商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85%和82%。?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衡水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等十大特色产业,占到了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3以上,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他们发挥这一优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打造县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一是整合产业做优。根据全市资源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把现有区域特色产业整合聚集,提升发展,集中培育金属制品、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林纸林板四大支柱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5年,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5%。二是培植骨干做强。在全市筛选了30家支柱企业和100家骨干企业,通过调整结构、创新体制和技术改造,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市已涌现出130多家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20多家企业规模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春风、京华集团分别入围全省十强乡镇企业。三是膨胀规模做大。按照政策催生、市场带动、示范引导的思路,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努力打造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兴办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已建立区域性和专业性行业协会22个,合作经济组织1781个。?
他们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城乡统筹的大思路,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围绕已具雏形的瘦肉型猪、肉(奶)牛、蔬菜、林果四条龙型经济,这个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已达134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四条龙型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同时,依托现有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公司、基地加农户的模式,抓好肉类加工、林板林纸、小麦玉米和果品蔬菜深加工等配套基地建设。全市目前已形成产业化基地67个,带动50万农户进入市场。特别是林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3年间造林300万亩,为林板林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衡水市还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二、三产业发展,构筑县域经济的发展载体。他们通过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小城镇发展战略。本着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北方滨湖生态园林城",精心构建衡冀枣大城市发展框架,增强中心城市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级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来抓,努力构筑环市区、沿铁路和国道的小城镇发展格局,提高小城镇对产业的吸纳、聚集和承载能力。全市涌现出冀州镇、枣强大营、景县龙华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城镇,有效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特色兴县、产业兴镇"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基地。以工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向工业基地集中、工业基地向城镇集中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向工业基地集中。目前,全市依托县城和有产业基础的镇,已初步形成了重点抓了18个工业基地建设,吸纳企业达370家,企业年产值达330亿元。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