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张晓群:“空中门诊”传播看得见的希望

CCTV.com  2008年01月04日 16:11  来源:新商报  

张晓群

    一部《生命的日记》鼓舞与肿瘤抗争的万千患者(肩)

    身兼医生患者主持人三重身份

    “空中门诊”传播看得见的希望

    -新商报见习记者王俊 实习记者王博 摄

    每年十月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很多人认识这个活动,是从认识北京电视台编导叶丹阳开始的。叶丹阳将镜头对准自己,拍摄纪录片《乳房的故事》,成为中国拍摄乳腺癌患者患病经历第一人。在大连,也有这样一位走向媒体的乳腺癌患者,她参与制作的广播节目《生命的日记》,真实记录了自己患乳腺癌后的康复之路,通过电波鼓舞着万千患者。她是解放军210医院的张晓群,她同时拥有三重身份——军医、曾经的乳腺癌患者、电台公益主持人。在这个粉红十月,张晓群在广电中心的直播间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部《生命的日记》缓缓翻开。

    《生命的日记》播出后,直播间的电话几乎被肿瘤患者和家属打爆,自己非专业出身,节目却意外被评选为辽宁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这让张晓群意识到,整个社会在患者和医生之间,似乎缺少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已康复的公益宣传者。在重病泥潭中挣扎的人,和那些日益焦虑的家属,需要看到一个阳光的康复者,触摸到结结实实的希望。从此,张晓群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进广播,成为主持人“楚?”。

    今年7月,张晓群开始在大连社区广播中主持“空中门诊”。节目只有半个小时,她却十分较真儿。即使是全科医生,对每一种疾病都了然于胸也并非易事。每次节目都有十几个电话和数十个短信提问,大到肿瘤小到感冒,为了能准确答出每一位听众的提问,张晓群将专业医书啃遍,每月从新华书店捧回最新的健康畅销书,将前沿医药信息及时传达给听众。为了声音悦耳,她钻研起《播音学》,业余时间学习声乐,“既准确又动听,才对得起听众。”

    仅3个月时间,“空中门诊”已在市民中颇具影响力了,她成了广播里的“私人医生”。“我妈妈得了肺癌,手术后怎么调养?”“我生孩子3个月后,手腕经常疼怎么办?”……问题涉及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果来不及回答,节目后赶紧电话解答。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者的弟弟的呼救:“我姐姐得了乳腺癌,刚做了一个月化疗,怎么也想不开,她才37岁……”

    “我也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我想见见她。”节目后,张晓群找到了这位女患者。“我那时化疗吐得也挺厉害。”没什么大道理,拉过她的手,倾听就是最有力的,女患者说:“看见你,就是活着的榜样。”这让张晓群为之一颤,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节目开播以来,与“楚?医生”保持电话短信往来的,就有近百人。张晓群发现,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常纠结在心病中不能自拔。比如,有的患者说,觉得自己被踢出“正常人群”了,环顾四周,处处是同情的目光。张晓群则认为:“一场大病反能激发人的潜力,更努力去实现原来那些只敢想想的愿望。”她自己就“因祸得福”,做播音主持、学声乐,这些儿时就种下的愿望,无一不是在患病康复后才实现的。她身边的病友,不乏社会精英,并非偶然的是,很多人的成功之路,反而是疾病铺就的。“因为经历,所以珍惜,活一天就有一天的质量。”

    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最难以逾越的是,身体的疤痕和缺失。“现在发达的科技可以弥补这一切,无论是化疗后掉落的头发还是手术后受伤的胸膛,漂亮的假发、合适的义乳,都能帮你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能战胜疾病,为什么不能热爱自己的身体?”当那些和她有着同样遭遇的病友,跳出肉体缺失的羁绊,热烈地探讨如何让自己更健康优雅时,疾病不再可怕。“放一份真正的完整在心里,不用担心缺失任何东西。”

    大连广播电台调频95.6兆赫 ,每个周一到周五的早晨9点,张晓群的声音准时在城市的上空飘扬,她愉快地沉浸在健康宣传者的角色中,以乳癌之身,唤起更多人对健康的珍视。

    ★张晓群语录:

    放一份真正的完整在心里,不用担心缺失任何东西。因为经历,所以珍惜,活一天就有一天的质量。

    《生命的日记》节选

    ★1988年10月7日早8:00,解放军210医院手术室

    手术台上,等待病理切片需要40分钟,如果良性,近乎中了大奖,伤口一缝,下床回家,如果恶性……我特意戴了手表,那40分钟无比漫长,不知曾有多少女人等待过这命运的判决。当同事们还在一旁紧张研究着如何通知我时,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实习医生推门而入:“左乳单纯癌。”已是第3期,身为医生,我知道病情的严重性,接受了左乳全切。

    ★1990年8月15日 治疗中

    手术后突然裂开的刀口,3年还没有长好。中毒性肝炎、带状疱疹不断出现,竟然两次被报病重。辗转于医院与家之间,一场大病让生活只剩下一条路——漫长的挣扎。不愿回忆痛苦,只是,生死之间的起伏让人感悟:人不是为自己而活。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病好后回去还当医生,不让别人再受这个罪。

    ★1995年12月15日

    解放军210医院

    7年后,我又回来了。再次穿起白大褂,每天为院里的医生、家属开处方,累,的确累,可这累都让人高兴。我仍然是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

    大连《新商报》供稿

责编:陈昌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