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评选 > 正文
中新网石家庄4月14日电(陈国林 裴鸿云)王彦西是个绝对的“草根”。4月初,河北省邢台市创建全国首个“零缺肢市”行动的启帷,这个来自农村的“形如乞丐”的普通垃圾搬运工,因成为“个人捐款第一人”而成为当地群众及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武训式”的人物感动了河北人。日前,记者走近王彦西,走进了他并不寻常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小人物”不为人知的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彦西出生在隆尧县大张庄乡小王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家庭成分高,他一直没能讨上老婆,1977年,王彦西开始到朱庄水库打工挣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的新形势给了他很大鼓舞,下定决心回报社会。从那年起,他开始通过邮寄的方式,给老家的村支部每年汇去1500元,以便捐给当地民政部门或帮助本村的贫困乡亲。
1982年以后,王彦西从朱庄水库搬到了邢台市区,跟年迈的母亲、舅舅和两个哥哥以捡废品为生。尽管挣钱不多,他还是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信息,多渠道向社会捐助,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南方发生了水灾,他第一次走进民政部门捐了100元。隆尧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三岁男婴严重烧伤,他看完新闻后立即赶到医院,塞给孩子的家人150元。
只愿身边人过得更好,也曾迷惘过
十年前,王彦西也曾做过几天“垃圾王”。可是不久,他的大哥把全家人靠拣废品辛苦多年积攒的15万元,借给了老家乡里建工厂。随着母亲、舅舅、大哥以及当事人的相继去世,这笔钱成了无头债。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对自己以前捐款的用向产生了怀疑,就停止了每年给家乡汇寄捐款。有一次,电视上一位主持人的两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也成了他以后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捐助几百元西部就能打一口井,全村人就能吃上水;捐助几百元,就能解决一个穷苦孩子上学。”
他找到一位对那15万元知情的村干部,只开了一张“捐给国家”的证明。从此,他又积极投入到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去年他邮寄给市电视台编辑1200元,请求将钱转交到市红十字会;今年,他又一次给市电视台的一个栏目组寄了900元,邮单附言:“请把钱交给红十字会”。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