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庄村委会
6月23日下午,吕家庄村第六生产队组织喷除草剂,当天参加集体劳动的女社员有30多人
6月24日,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集合,要等人到齐才开工
近60年里,高能权一直是这个村庄的最高领导人。
如今,吕家庄村这位91岁的党支部书记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里。2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使他的右腿膝盖处埋下了几根钢钉,以至于走路的时候,步伐缓慢,总是留下一串拖鞋在地上滑动的声响。一位村干部叮嘱,如果他走路时低着头,就先别打扰,那是老支书在思考。
老支书的思考决定着吕家庄村的命运和未来。
比如他在1982年作出的思考,便直接决定了这个村庄现在的面貌。那一年,当“包产到户”的浪潮席卷全国的时候,这个隶属于河北省晋县(今晋州市)东卓宿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并没有把地分了。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老支书都说:“分了不沾(方言,指不行)。”
所以,如今只要走进吕家庄村,人们就会发现,工分、口粮和集体劳动这些人民公社时期的印迹,至今仍是这里5558名社员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里从生产工具到骡马牲口都归集体所有。
这里的人们通常不叫“村民”,而叫“社员”。
这里沿用着口粮的说法。上午把麦子收下来,下午就分到各家,购粮款按照市场价从年底的分红中扣除。
这里从干部到社员家的房子都一般大,宅基地都是2分4厘(约160平方米),最后建成式样相仿的2层小楼。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麦田,成片的果园,时常能碰见社员们聚拢在一起,从事集体劳动。
对这个国家来说,这些都已经是久违的场景。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