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男子15年扎营神农架探野人踪迹 称19次发现其踪

 

CCTV.com  2009年06月04日 06:0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进入社会频道

野人脚印石膏模型(37cm)。

张金星在神农架的南天门搭建了大本营。

  神农架“野人”张金星

  15年扎营神农架探索野人踪迹

  曾遭遇黑熊金钱豹

  誓称不揭开野人之谜不出神农架

  在湖北神农架木鱼镇,张金星名声很响。当地人称他为“那个在神农架寻找野人的奇人”。

  “野人探索者”,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张金星对自己的介绍简单明晰。

  身穿迷彩服,满脸胡须,通常是张金星的标准外形。昨日,本报记者见到他时,也没有例外。

  过去15年来,张金星坚持在神农架寻觅野人的踪迹,他坚信,“野人”这个古老的物种一定生存在神农架的某个角落。

  用张金星的话说,他“舍弃一切,走进这片神秘王国,面对恐惧,无所畏惧,只为了我的梦中情人——野人”。他还立下誓言:不揭示野人之谜决不下山,不达目的决不刮胡子。

  文、图/本报记者曾向荣

  张金星的科考工作室,临时设在木鱼镇香溪街,苦于经费不足,办公地点只是借来的。

  “这个办公地点,是今年五一节之后才有的,有七八十平方米。这还是一家公司免费借给我的。我准备装饰一下,做成一个展厅。”张金星说。

  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张金星上山考察时必带的帐篷以及其他必用装备。

  一个人的野外考察

  1994年,张金星来到神农架,首次把野人考察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

  “天降大任于我也,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义无反顾,坚持到现在。”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金星告诉记者,“我29岁开始旅行探险,39岁进行野人探索,一直都处在漂浮的状态。现在我54岁了。”

  张金星记得,他第一次走进神农架考察是在1994年秋天,那时候,他已经探险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野外生存应对经验,但专门的独自野外科学考察还是头一回。

  张金星背着100公斤野考器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独自奔向神农架的天门垭,开始了漫长艰难的个人野外考察。

  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当年7月,张金星曾经带着《赴神农架科学探险考察报告》来到北京,向当时的国家科委申报,希望这一课题能获认定。不过,有关部门难以认定立项。张金星仅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

  张金星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不把野人之谜揭开誓不出神农架。他还蓄须明志,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在天门垭的十多天里,张金星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嚼一块压缩饼干或方便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个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过程。

  最难克服是孤独

  山里露水很重,早晨起来,帐篷内外都是湿淋淋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不过,更难以克服的是孤独感。“我身边只能听到嗡嗡的虫鸣和小鸟叽叽声,连一个跟我同样大的生命也没有,心里空荡荡的。”张金星说。

  张金星在神农架的第一个新年,就是在山上度过的。那几天,由于连日下雪,天寒地冻,他的营地成了生命的庇护所,有黑蜘蛛、白蜘蛛、灰蝴蝶、蜈蚣,还有老鼠,都来和他相伴。

  狂风怒吼,天寒地冻,和这些小动物躺在一起的张金星冻得全身哆嗦,只能呼叫着野人,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新年那天,张金星生火熬了一锅辣椒野果蘑菇汤,煮了半盆米饭,还有花生米、榨菜和二两酒,吃完就又出去探路。

  在考察中,张金星对沿途任何可疑的岩屋洞穴进行搜索,希望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与我的野人朋友相见”。

  由于地形地貌不熟,往往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他又不愿意走回头路,因此只能依靠绳索下悬崖,攀绝壁。天寒地冻,漫山遍野都是冰雪,张金星穿的衣服总是湿的。带着一双湿漉漉的线手套,攀崖时手被绳子勒出道道血痕。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