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中国之声记者曾晓东 白杰戈)据中国之声7点15分报道,近日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份由部分江苏力联集团员工联名发布的举报材料声称,去年5·12汶川地震后,力联集团组织属下200多名员工为灾区募集的善款,一分钱也没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这份材料还披露,早在2005年印度洋海啸时,公司就曾组织员工捐款,而这些善款同样也没有真正捐出去。
在江苏,力联集团是一个有影响的民营企业。早在2004年力联就进入了“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强”。力联集团掌门人翟韶均还因为热心慈善事业当上了江苏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被媒体誉为“江苏慈善第一人”。
然而,就在5·12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快要到来的时候,翟韶均被属下员工的一纸举报,推到了“真善”还是“伪善”的风口浪尖。那么,力联员工的举报是否属实?力联员工的512地震捐款以及印度洋海啸捐款到底去了哪里?
一份有14名员工署名并声称代表力联集团217名员工的举报材料,以力联公司内部通告、文件及财务报表为依据,认定公司负责人翟韶均侵占公司员工为512地震灾区捐款41423.1元、为印度洋海啸灾民捐款58531元、以及2005年税务部门返还的个人所得税返还款112336.06元。但当记者赶到南京联系这些署名的举报人时,他们纷纷表示,由于举报行为激怒了被举报人,他们的人身安全已经受到威胁,所以不敢与记者见面,只能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并要求记者对他们的声音作特别处理。
上述力联员工的证言以及记者所掌握的一份力联公司组织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的内部通知,都证明捐款事实的确存在。这份落款日期为2008年5月15日的动员捐款通知明确承诺,会把员工的捐款通过江苏省慈善总会转交给灾区人民。
为了弄清这笔地震捐款的去向,记者来到了江苏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每一笔捐款不论金额多少他们都会有登记,并且录入数据库,现场查询显示,数据库中没有力联或者翟韶均的捐款: “都有登记,企业名和法人名没有。”
通过力联集团募集的具体金额反查,也没有对应的捐款记录:“对应金额的没有”
经过查证,工作人员还排除了以每位员工姓名登记,以及力联集团写错为同音字等可能。再分别验证集团总部和分公司的捐款数额,也同样没有记录。工作人员据此判定,他们至今没有收到过力联集团的地震捐款。
力联向员工承诺会把大家的捐款交到江苏省慈善总会,但事实上慈善总会的账目上并没有力联的这笔钱。那么,这笔捐款到底去了哪里?为了弄清真相,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力联集团总部,但刚接近公司大门,就被几名自称是公司保卫人员的彪形大汉拦住。记者始终也没能跨进力联公司的大门半步,更别说与力联公司相关负责人正面进行沟通。好不容易找到了翟韶均的手机号,对方却一直不接电话。在记者的不断说服下,一位了解内情的离职员工向记者透露了这笔捐款的下落。
“16号号捐了四万多,20号公司高层开会,决定把三笔钱合并捐出去。但后来去一直没动作,最后到10月份,这笔钱进了公司账。”
就这样,两百多名力联员工对512地震灾区的爱心捐款在被闲置了五个多月后,最终被打进了力联公司的财务账户。力联此举引起了下属员工的强烈不满,但把这种不满传递出来的,是一位名叫王宇的残疾人。王宇因重度小儿麻痹,腿部严重残疾,行动只能依靠轮椅和残疾人助力车。2008年10月,王宇从几位力联员工那儿得知这起捐款风波后,就开始为举报翟韶均而四处奔走。
“力联有几个员工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同我说起这件事,我听了很生气,认为应该举报,可是他们是公司的人,所以都不敢做。我说我不怕,我来做。”
王宇的举报引起了南京市公安局的注意,经济犯罪案件侦察支队安排专人调查此事。办案人殷警官: 捐款事实存在,款项全部转至公司账户。但钱没有动过,因此不构成侵占。
一笔明明白白的员工爱心善款被公司扣住不捐,面对这样的事实,警方的调查结论却是不构成侵占。那么,南京警方是在故意为力联公司开脱吗?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沈亮:从刑法意义上,此案不构成侵占及职务侵占。
虽然在刑法意义上,力联公司截留员工捐款的行为不构成侵占,但人们还是要问:难道公司违背员工意愿截留捐款的行为真的就完全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吗?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沈亮:在民法层面,员工有依法维权的可能。
责编:刘海丰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