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渝北区两路 担心儿孙们进城忘了本,渝北区64岁的庹启富常写打油诗描述农村的生活与劳动场景。“铁牛隆隆水中走,泥浪层层展田畴……”前日,庹启富写了一首打油诗《铁牛耕田》,让孙儿朗诵。
庹启富是医生,老伴生活在农村,夫妻俩劳作了大半辈子,5个儿女先后在城里安家立业。2002年,庹启富从渝北区统景中心医院退休,也和老伴进了城。时间一久,老人有些想念农村恬静忙碌的生活,担心儿孙们忘了本。
“灯照院坝明如昼,面颊流汗。轮轴飞转,脱粒机鸣麦成山……”从2004年开始,庹启富开始写诗描绘农村的劳动场景,有空就朗诵给儿孙们听。“麦穗长又重,手软腰胀痛……”是抢收小麦的场景;“披蓑挑土朦胧暗,抡棒夯坎晚灯明……”是昼夜整治农田的情形……庹启富说,儿孙上班、读书忙,长篇大作难得看,聊天叙旧没时间,打油诗朗朗上口,易记,受人欢迎。
儿女们生活、工作上的事,庹启富也要写诗鼓励或建议:“房奴累,欠琢考,债台高筑欢乐少。”女儿打算换新房,老人送诗改变了她的决定;“急施治,转危安,首都来电娓娓谈。”汶川大地震,二儿子庹俊忠在灾区抢救灾民,被央视誉为“重庆好医生”,老人写诗赞扬。
“父亲的诗就是家教教材,让儿孙们受益匪浅。”在政府部门上班的大儿子庹俊星很喜欢父亲的打油诗,他告诉记者,现在,父亲的诗作有近200首,家人支持老人的打算——集结成册教育儿孙们。
责编: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