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友“谁知我心”:眼下80后90后这种“抱大的一代”,确实有一部分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心理也弱不禁风,进行“20元在城市生存三天”这样的生存体验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就业寒冬下,提前入世踩水,可先行感知到真实的社会竞争,知道锅耳朵是铁铸的,知道钱来得不易,知道“活着还是死去,这还是个问题”……这是对一直以来大学生们欠缺的自理自立能力的补课。
Q友“暧昧”:生存体验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抗打击能力,让少数大学生体会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可弥补家庭溺爱有余挫折不足的教育空白,校正一些优越感太强的骄子们好高骛远的狂妄情绪,可提高大学生们自我认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更为强大实用的生存自信心。
系着救生圈的游戏
网友“风雨彩虹”:这不过是一个系着救生圈下海的游戏,一个并无新意的“秀”,这几年全国各地都有这种体验活动。同时,我注意到,新闻中的“说明来历”一语,我觉得是对游戏规则的破坏,违背了体验的本意。如此对老板露了底:“给我三天,我将赢得比赛”,那老板基于同情或者好玩的心理,给你三天打工体验,你又能学会什么呢?
网友“园内里”:作为上世纪毕业的大学生,我嘲笑这种“游戏”。因为穷孩子出身的我,做洗盘子甚至搞建筑之类的体力活,是家常便饭。我21岁流浪在海南,被偷得身无分文,我几乎是笑迎这一天降横祸,马上放下我手上的“科技”活,找到了“体力”活,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在我看来,只求活下去而不求活得好,根本不是一个需要训练的难题。太简单、太单纯、太容易!
苦难不是体验的全部
网友“牛人”:你若真有本事,就该以你的专业知识打开你的谋生之门,比如承揽一些适合你发挥专业水平的高科技活儿,比如进行一些课题调查并得出有水平深度的调查报告,比如考察一些创业项目并尝试真正地创业……如此才能发挥出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和智慧。
Q友“寂夜”:干体力活,你做不过力哥,只为去吃点苦,换来不挨饿受冻的“活下去”机会,这个游戏设置的通关难度并不高,尤其不适合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为这中间没有科技含量,没有学识水准,没有智慧创意,比不出大学生的素质高下,纯粹只是去社会上吃苦一把,那组织一场耐饥挨饿比赛,也同样可达到吃苦目的。
责编:程冲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