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朱玲 实习生胡丰 唐爱群 万婕 王芸
图为:面试考生侃侃而谈
图为:面试考生侃侃而谈
“我叫马亚,是武大自强网首席记者,希望能来楚天都市报历练!”“我是牟忠尧,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负责人,我可动员本中心的300多学生记者关注楚天都市报!”
……
前昨两日,楚天传媒大厦十八楼热闹非常——来自武汉地区52所高校的135名大学生走进本报编辑部,参加本报第五届大学生记者团招聘。连闯笔试和面试两道“关卡”之后,75名大学生成功入围。
众多才俊采写功力扎实
本报通过对数百份报名学生的简历进行初选,并结合各高校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的意见,选定135名大学生参加考试。
他们当中,既有来自新闻、中文专业的科班生,也有理工、艺术等专业的新闻爱好者;既有初入青青校园的大一新生,也有在学府中浸润多年的研究生;既有具备多个社会媒体实习经验的“准记者”,也有校园媒体负责人;既有善于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的“新闻眼”,也有字里行间流露出独特眼光和思想的“铁笔头”……
这134位大学生在考试中展现了采写基本功,不少应试者还对本报教育新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一位“陪考”被破格录取
前日上午,招聘笔试已经开始,在走廊上等侯同学的华中师大武汉传媒学院学生陈惠平,见到本报一位工作人员,主动上前交流,希望也能获得面试机会。在面试中,还在上大二的陈惠平展示了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她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考官的一致青睐,成为首名被破格录取的大学生记者。
在一般的面试中,反客为主的提问容易招致考官反感,但前来应聘的考生王绍龙的提问,却让众考官会心微笑。她在自己面试完之后,边掏小本边问:“能不能耽误各位老师30秒钟?”未等考官表态,她就抛出“你们对面试学生整体印象如何?”等一连串问题。原来,她此行除了考试,还担负着就这次招考为该校校报写一篇报道的任务。
外地学生遗憾未能入围
在接受简历的过程中,部分特色鲜明的简历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湖北美术学院的刘思就本报招募大学生记者出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手绘“号外”,别具心思。
报名学生当中,还有少数来自黄冈、黄石等地院校的学子。由于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后,团员需要定期碰面举行例会并接受培训,考虑到这些学子身处外地往返不便,本报并未通知他们来应试,已致电他们表达歉意和谢意。
责编:李秀伟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