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帽峰山,之后在山下农庄吃烧鸡,这是令不少广州市民颇觉惬意的休闲方式。但游览过帽峰山的市民或许能感觉到,有“第二个白云山”之称的帽峰山明显比白云山“原始”。这既是帽峰山之喜,亦是帽峰山之忧,喜在自然生态资源异常丰富,忧在旅游休闲开发尚且不足。
近日,白云区有关部门也已经将帽峰山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规划,帽峰山森林公园将在现有两个景观区的基础上再建8个功能不同的景观区(详见今日广州日报相关报道)。对于广州市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一个不断完善、日渐成熟的“后花园”可供旅游、休闲了。
近年,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概念深入人心,充满着自然生态气息和人文景观的城市休闲景区日渐增多,开发和建设城市生态休闲带几乎成了一股热潮。如北京的西山生态休闲带、合肥的环城休闲公园、上海的环城休闲游憩带等。当然,广州也不例外,白云山风景区一带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城市花园”,令大量广州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帽峰山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山势陡峭、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流水淙淙,“氧吧”、“绿肺”等美誉不一而足。与白云山等风景区一起成为繁华羊城少有的几抹幽静。此次帽峰山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如果实施得当,势必将再为广州市民增添一处生态休闲宝地。
但是,一说到规划、开发,我们总免不了心有余悸。目前国内很多景区都走入了过度开发的误区,自然生态遭遇了经济利益陷阱,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种沉痛教训数不胜数。华山北峰的古松在修索道时曾被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污染而枯萎;泰山曾经恬静秀丽的快活三里几乎成了车水马龙的闹市区……单说景区建索道一项,目前,泰山上有3条,黄山有3条,庐山有5条,张家界至少有2条。这些“扎眼”的一条条索道,就像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道道疤痕。
对于风景区来说,自然生态是其生命,遍体鳞伤式的过度开发也就有点“竭泽而渔”的意味了,即便有暂时可观的经济收益,却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帽峰山向来有“广州后花园”的美誉,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名胜区不同,它是广州的“贴身”景区,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广州这个城市的开放空间和公共资源,对其保护和开发就更应该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就需要“生态优先”,避免过度开发。因为大家之所以喜欢帽峰山,就是因为其湖光山色,郁郁葱葱。
所幸,我们在帽峰山的最新规划中看到,无论是修葺一新的帽峰古庙,还是重见天日的天然奇石,均是帽峰山赖以“安身立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今后将逐步开放的8个新景点,也尽是供市民休闲、观光的公共设施。
在帽峰山十几年的开发历程中,她一直是广州市民“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怡情山水”的胜地,而新一轮的保护与开发也应该延续和发扬这一“传统”,即“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