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种对家的深深眷恋,在异乡游子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深刻,也最为明显。所以,无论路途遥遥,也无论风雪漫漫,每一年的春节前夕,总会有无数游子,不顾旅程艰辛,一次次踏上回家的路,义无反顾。
这时,家不是一个地址,不是一幢房子,不是一扇门,而是对亲情的呵护,对幸福的坚守,对精神的慰藉。正像一位网友所说:“只要有家人,家无所谓天南海北。只要有爱,雪无所谓铺天盖地。”
然而,春节前夕,雨雪之灾突袭,全国14个省份遭遇灾情,受灾人口超过7800多万,数以十万计的人们,滞留在各交通枢纽。灾情严重时,广州火车站一度滞留人数超过60万。在此背景下,减少人员流动也成为应急措施。
1月底,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发出号召,希望本地外来人口从抗灾救灾的大局出发,与政府一道共同抗灾,留下来就地过年。广东省提出“力争65%的外来务工人员留下过节”,浙江、湖南、贵州等省份,也纷纷出台措施,倡导外来人口就地过年。网络上,还有人发出了“今年过节不回家”的倡议。
1月29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发出《致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表示摸底排查各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得到滞留广州的具体人员名单和人数;对一小部分返乡前已经退租退房的外来务工人员,劳动部门将和企业一起为他们联系安排住处。有宿舍的开放宿舍,没有宿舍的,将为他们联系出租屋等。
“国”与“家”相权,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把“国”放在首位。为了“国”之“大家”,舍弃“家”之“小家”,向来是中国人最可宝贵的精神。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回家,他们退掉车票,留了下来,实践着守望相助的公民精神。1月29日当天,广州火车站就有47.2万旅客退票,留广东过年。
毫无疑问,异地安度新春也是抗灾救灾,因此,社会当全力善待所有就地过年的人,尤其是他们中的弱势者。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也的确行动起来,为留下来过年的外来人口,送上新春问候。
然而,2月11日《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却提醒人们,在真心留外来人口就地过年的问题上,还有需要查漏补缺之处。报道说,因雪灾留守广州过年,不少外来工遭遇高昂生活成本压力,年过得极其拮据。特别是部分年前辞工的外来工,不得不临时租借出租屋、小旅馆,买最基本的食物过年。有些人每天只能在超市打烊前,买便宜的面包干充饥。为此,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呼吁政府给滞留广州的失业外来工适当补贴,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
这种现象说明,在一些地方政府公开发出措施性承诺,千方百计留下了人之后,还需要将承诺的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工作细节。对留下来过年的外来人口,把年过得如此拮据这类现象,应该重视起来。
那么,网友呼吁政府给滞留的失业外来工适当补贴的建议可行吗?可行,而且应尽快实行。不但广州要实行,凡是有类似问题的地方,也都要尽快实行。当然,形式未必全是金钱补贴,而可以有更多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比如,提供短期廉租房等。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春节之前做出的所有承诺,比如妥善解决外来工的生活困难,安排已经辞工的外来工重新返岗或再就业,对今年过年没有回家的员工,在节后安排他们带薪回家探亲等,都应该一一兑现。当公民在抗灾救灾面前守望相助后,政府更需要兑现承诺,守信于民、取信于民。只有这样,当天灾再度来袭时,才能激励更多的公民,更积极地守望相助。
民心最可贵。今年的抗灾救灾已然取得初步成效。这不但有政府之功,更有公民之力。毕竟,每多留下一个人就地过年,就意味着抗灾救灾的压力减少了一分,同时也多一份参与抗灾救灾的力量。正因如此,地方政府对每一个留下来过年的人,都应当坚守承诺,确保他们过好年,既留下了人,更留住了心。
责编: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