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会做生意的广东商家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全国。从那以后,到超市里买东西,顺手拿几个免费的塑料袋,回家之后装满垃圾扔掉,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从今年6月1日起,这一延续近30年的行为模式在将被终结。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先看一下详细的内容。
从今年6月1号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质量监督机制和市场购销台账制度。
通知还明确:从今年6月1号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将这类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
新闻背景:全球兴起禁用塑料袋浪潮
在30年前的中国,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还是被广为称颂的"便民举措",并且也是衡量服务好坏档次的标准之一。而在今天的法国,有没有可免费更换的环保袋,则成为人们评判一个超市是否具有环保意识的尺度。事实上,塑料袋在全球范围内"失宠"已经成为一种浪潮。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实施了禁用或限用塑料袋的法律法规。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禁用塑料袋的浪潮,比如,英国首相布朗在去年11月19号表示,英国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而美国旧金山市的市监事会于去年三月投票通过立法,旧金山成为全美第一个明令禁止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城市。 目前,欧洲的多数国家在超市和大型零售商场中,都已经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另外,澳大利亚已经发布了禁用塑料袋法律,而法国从2010年1月1号起,将在全国范围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除了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制定禁用或限用塑料袋的法律法规。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2005年就禁止销售或使用塑料袋,坦桑尼亚热带旅游胜地桑给巴尔也在2006年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以挽救其受到威胁的生态环境。对于限制和禁用塑料袋,全世界正在达成共识。
新闻背景:“白色污染”令人震惊
去年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国内首部《超市节能问题报告》显示,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根据记者在自由市场的调查,仅3平方米的摊位,每天就要使用约300个塑料袋。那么,这么大量的塑料袋,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多大麻烦?
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每年塑料使用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成为白色垃圾。研究表明,这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自然腐烂需要200年,由于在自然界停留时间长,它们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为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制品中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同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又会长期占用土地等。
以治理“白色污染”的话题在我国已经讨论了20多年。专家指出,抑制塑料制品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
今天,人们对白色污染已经普遍有切肤之痛。不久前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人,对禁止免费塑料袋表示赞同。但尽管如此,此举真正推广起来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毕竟,免费塑料袋消费已经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链条:消费者得了方便,不用再拎着大包小包去购物;商家通过免费送袋的方式吸引了客流;生产厂家则发现了商机,由此刺激了一批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他们会欣然接受这种变化吗?但愿“禁白”会不会“白禁”。我们相信,治理白色污染绝不是单靠立法就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调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力量,共同来推动。 我们希望,今天的举措,仅仅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责编: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