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在50多年前的儿童片《祖国的花朵》中,这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形象展现了孩子们在北海公园碧波泛舟的欢乐场景。
谈起当时拍摄影片《祖国的花朵》时的感受,64岁的王玲回忆说,拍片时她只有10岁,但拍得很投入,因为北海公园有她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我们小时候都去北海过队日,还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结伴在北海划船。”王玲告诉记者,“就是现在,每年我都会和家人至少去一趟北海。”
半个世纪过去了,今日的北海公园水面上,飘荡的不仅仅有“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唱到的手划船,还多了脚踏船、电瓶船,此外还有与周围景致相协调的大画舫,游船如织,美丽如画。
北海公园办公室的田慧丽介绍,1925年,北海园林被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当时的船都是木质的手划船,但那时的北海公园是军队接管的,所以游客都是“达官显贵”。解放后,北海公园正式对普通老百姓开放。上世纪80年代,除了手划船,湖面上添加了脚踏船,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当时,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喜欢到北海游玩,所以船只紧张,有时候要早上6点钟去排队才能买到船票。
“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田慧丽介绍,现在,北海公园的大小船只有近400条,分布在7个码头。50条手划船、近200条脚踏船、150条电瓶船,还有快艇、大画舫等,基本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每一种船因为具有不同特点,吸引的人群也不一样。”游船队长王进陆说,手划船是最有历史的,中老年人选择的比较多。电瓶船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主要吸引的是年轻人。大画舫中的呈祥号、腾龙号、太平号等高档游船由于其仿古、豪华,主要用来接待企事业单位、旅游团队,举办婚庆、发布会、小型会议、赏月等活动。
一方面,船的数量在变,种类在变,另一方面,来北海公园的游客也在变。王进陆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游客以北京人为主,而现在外地人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外国游客从去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加。“这儿再不是‘达官显贵’的乐园。”
责编:何伟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