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
CCTV.com(记者多国丽):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区块,映入眼帘的既有威严的大召寺,又有精致的伊斯兰建筑,还有人群拥挤的商业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在三年前,大召区块并非如此。玉泉区是呼和浩特的发祥地,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玉泉区的大召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该区块市政设施落后,贫困人口集中,街道狭窄不整,房屋拥挤不堪,垃圾随处可见,污水脏水四溢。通常一个小院住着好几户人家,每户不过十几平方米,一些居民家一进门就是炕,炕上还架着双层床。
住在寿阳巷的武艺名老人说:“多年来,我们这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说个不好听的话,早晨连个倒尿盆的地方也没有,能享受到的现代文明只是一盏电灯。”老人还说,有办法的人早搬走了,就剩下老弱病残了。据呼和浩特市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玉泉区也是全市困难群体的集中地,贫困人口占全市的60%。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临近,大召区块的改造迫在眉睫。
2005年10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赴玉泉区调研时指出:“要把让旧城区的困难群众住上新房作为当前最大的政绩。”随后,旧城区的改造被列为当年市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呼和浩特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正式拉开了帷幕。
对于商户,玉泉区政府为900余户商家在其他市场找到了摊位。
对于居民,玉泉区政府首先将拆迁范围内的113名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安置到敬老院。在内蒙古农科院建设了8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安置居住面积小、生活比较困难的回迁户,并规定被拆迁房屋在50平米以内的,拆一平米旧房抵一平米新房,不足50平米的补足50平米,补足部分按建安价收取费用。
此外,为解决好400多户低保户、残疾人的住房问题,政府特别建设了200多套30平方米左右的超小户型和200套廉租房。超小户型是针对原有住房在十几平米、经济特别困难的居民,不足部分也不补差价。
同时,对有重病的居民给予特殊照顾,例如多给了一位患有癌症的被拆迁户一万元的补偿费。
由于干部工作到位,安置措施得力,大召区块改造创造了30天拆除30万平方米的“奇迹”,出现了居民排队签协议的场面,各级干部收到了23面居民自发送来的锦旗。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碰撞融合的前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次旧城区棚户区拆迁改造中,呼和浩特成功地将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赋予了老城新生。
责编: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