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百姓纪事》专栏
翟富程和他的富康出租车。本报记者 鲍晓倩摄
人物档案
翟富程,北京市丰台区人,1992年开始成为出租车司机。15年来,他开着出租车体验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
“Welcome to Beijing!”
“Where are you going?”
“Good luck!”
这3句英语,是翟富程说得最棒的。就在上个星期,他又打电话从北京交通台订购了一本《北京的士英语教材》。“北京奥运眼见着就到了,英语要多学着点,虽说公司也组织学,自己平时也得下功夫。”翟富程说道。
翟富程是出了名的“快乐司机”,没事的时候,还给乘客唱歌。翟富程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挺潇洒”,下午3点,穿上衬衣长裤,打扮得整整齐齐,到公主坟地铁口附近的跳舞场练习国标舞。要是下午拉着活儿,就晚上7点去练,反正一天开车绝不超过9小时。劳逸结合,他心里可有谱呢!
翟富程开的是辆三厢富康,车子整天擦得干干净净。富康车按要求漆成黄绿色,在阳光照耀下,车顶上的“的士之星”四个字熠熠生辉,车座上套着雪白的座套,细心的他还在车上放着一盒餐巾纸,给乘客用。
翟富程挺自豪:“这‘的士之星’,北京一共才1055个,我快算得上是百里挑一了,得零违章、零投诉、服务好才行。”
算起来,翟富程是个老“的哥”了。1992年刚当出租车司机时,他开的是辆吉林产的微型面包车,满大街跑的面包车还有天津大发、昌河,北京老百姓都管这样的出租车叫“面的”。
“面的”1块钱1公里。可那会儿,北京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比现在,坐出租车的,要么是从外地来旅游的,要么是出公差的,要么是办公事能报销的,老百姓要是没啥急事儿,一般都不打车。1.6元1公里的夏利算是高档车,一般人都不会伸手拦它。
1996年,翟富程换上了夏利,满大街的“面的”慢慢消失。开上“轿车”的他发现:满大街的出租车越来越多了,夏利、富康、桑塔纳……可不都比“面的”强?坐出租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了,生活好了,去个远道、办点啥事,都伸手拦辆出租车。
没过几年,翟富程又有了新的考虑。说来说去,还是车的问题,夏利车发动机功率小,一到夏天,空调总显得力不从心,乘客热得够呛。只要天热,打车的遇着夏利都不爱上车,非等着坐富康、桑塔纳不可。
2003年,翟富程终于换上了新车————三厢富康,1.6升的排量,空调没问题了,乘客坐进去,腿脚能搁利索了,自己开起车来也格外高兴。慢慢地,北京出租车市场上的夏利逐渐淘汰,比富康还好的车也多了起来,什么索纳塔、伊兰特,一个赛一个。“从前,老外管‘面的’叫‘小可爱’,那是跟咱北京人客气,要叫我说,还是现在开着的新车可爱!”翟富程又乐开了。
居民小区、办公楼、商场……翟富程现在是走到哪儿都能拉到活。大家生活好了,花得起这钱,打车上下班的人群、出门逛超市的家庭主妇……老百姓乘坐出租车成了很普遍的事儿。翟富程琢磨着,这奥运会来了,北京“的哥”再拉上外国游客,一句Welcome to Beijing!”肯定比从前说得有底气————
咱北京这出租车可不差!
背景链接
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首都出租汽车公司成立,当时主要是用于外事接待和会议用车。1990年,北京市有出租车不足1.5万辆,车型以昌河、大发和夏利为主。1991年到1995年,是北京市出租车的快速发展期。1996年,北京市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总数保持在6万多辆。1994年到1999年,北京市逐步淘汰“面的”,逐渐形成了以夏利和两厢富康为主要车型的出租车市场。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再次逐步更换出租车车型。2006年,北京市最后一批夏利出租车退出运营,形成了以索纳塔、伊兰特、三厢富康为主要车型的出租车市场。目前,北京市有出租车6.7万辆,年客运量6.5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总量的13%左右。
据统计,全国共有出租车106.8万辆,年客运量达80多亿人次。出租车成为一种重要的旅客运输工具,在城市客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翟富程开的第一辆出租车:漆成黄色的“面的”
翟富程开的第二辆出租车:红色的夏利
责编: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