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8日 10:41 来源:
中新网3月28日电 眼下,在大学校园里,“搞笑”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与此同时,“恶搞”在一些大学生中大行其道,“选秀”这种通俗文化也在校园里风靡一时。这些情形折射出社会多元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也对大学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和教育部关工委联合举办了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要下大力气净化网络环境,在校园中引导学生高雅的艺术品位等,从多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地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四管齐下”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给大学校园文化也带来了巨大冲击。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达到1.37亿,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的10.5%。根据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统计,在美国,大约70%的因特网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上;而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70%的因特网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蔡克勇认为,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夹杂着很多不良内容。为解决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应“四管齐下”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立法和依法治网的力度;实行技术控制和分级过滤管理等措施;应对网络传输产品实行过滤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在教育资源的软件开发上下功夫。
用内容把大学生留住,在他们内心深处建立牢固的“防火墙”,比单纯的堵和禁更为治本。有关专家指出,学生进入不健康网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他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因此,应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尚的网络文化品牌,将精彩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搬到网上。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
现在,打开网页经常可以看到附有高校“校花”照片的帖子,甚至还有多个学校“校花”对比的内容,可从中看到当今风靡校园的“选秀”节目的影子。
有关专家认为,一些内容毫无意义的流行歌曲,如《猪之歌》、《两只蝴蝶》等,对大学生的观念有一定的影响。而“选秀”这种通俗文化给了大学生们一种欲望,让他们渴望成为明星,甚至思考怎样走捷径来达到这个目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因此,大学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品位,增强他们的艺术鉴别力。
中国芭蕾舞剧院作曲家石夫认为,校园音乐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美感和涵养。要培育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必须注意克服社会音乐文化和社会传媒对校园歌曲的影响。石夫建议,大学应经常引进高雅音乐,以帮助大学生们提高音乐鉴赏水平,使他们懂得低俗与高雅的区别、美和丑的区别,认识到时代精神的真正含义。
潜移默化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走进高校校园,经常可以见到许多所谓的“时尚人士”:长发的男学生、衣着另类与暴露的女学生,他们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不甚和谐的“风景”。这表明,建设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刻不容缓。
那么,高校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专家提出,大学可以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做起,在校训等校园文化标志、校园建筑和校园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标志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任建华说:“校训是学校文化标志的代表,是从核心教育理念中、从明晰的价值取向的确立中、从特色鲜明的办学历程中凝练和概括出来的。”(徐维彬)
责编: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