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盛小区的陈玉华家里,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九十高龄的宋大娘。29年前,陈玉华把没儿没女孤身一人的盲人邻居宋大娘带进了自己的家庭。 [进入论坛]
上世纪四十年代,陈玉华的爸妈和宋大娘就成了前后院的邻居。在陈玉华6岁时,她的妈妈和宋大娘的丈夫相继去世。没儿没女孤身一人的宋大娘对陈玉华特别疼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长大的陈玉华就成了双目失明的宋大娘平时买米买面、洗衣做饭最好的帮手。
几年后,陈玉华到了该找对象的年龄了。那时她就下了决心:如果要结婚,就要带着宋大娘一起出嫁。1977年,陈玉华和在地质队工作的常盛兴结婚。打结婚这天起,宋大娘就和陈玉华小两口生活在一起了。
陈玉华结婚后,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工作,这样,她又要伺候宋大娘,又要照顾小孩子,所有的家务事就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有一年,丈夫常盛兴的单位同意他把家属带到内蒙古通辽市,并且给他们解决一套楼房。但考虑到宋大娘的生活,陈玉华还放弃了这次可以和丈夫长期团聚的机会。直到1992年,他们才有了一套52平方米的两居室楼房。屋子虽小,但是一家人的日子很温馨。
这些年,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陈玉华的女儿常虹、儿子常旭从小就知道孝敬双目失明的姥姥。
近几年,由于上了年纪,宋大娘经常会大小便失禁,陈玉华对宋大娘的照顾更加细心了。目前,陈玉华每天就是伺候好宋大娘,照看好外孙子。在陈玉华家,老人孩子、长辈晚辈互相照应,其乐融融。正是这种平常的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让人温暖和感动。
详细内容
主持人(敬一丹):
咱们好多人家都会有一张全家福。你看这张全家福,看起来和您家、我家、他家的全家福都差不多,但是这里面却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女主人叫陈玉华,就是这位,她今年53岁了,她和家人住在长春市二道区。很久以前,也就是29年前,她才24岁,那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改变了这家人后来的日子。
进入腊月年关,在吉林省长春省二道区吉盛小区的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陈玉华一家贴春联、包饺子,在准备过年的事,冬天的阳光照得屋子里暖暖的。这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在家里有一个特殊的成员,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今年90岁了,陈玉华叫她大娘,孩子们叫她姥姥、太姥姥。
记者:
大娘头发一直是理你?
陈玉华:
嗯。
记者:
大娘叫什么名字?
陈玉华:
户口上不是写着嘛,宋李氏,她也没有名字。
记者:
小名叫啥?
宋李氏:
我跟你说你都笑话我
陈玉华:
人家不笑话你,笑话啥呀。
那么宋大娘是怎么走进这个家庭的呢?故事还要从60多年前说起,那个时候陈玉华的爹妈和宋大娘一家,都是从河南闯关东来到了东北长春,在二道河子的八里铺,他们成了前后院的邻居。就在陈玉华6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得了肺结核去世了,而宋大娘的丈夫也因病去世了,没儿没女,孤身一人的宋大娘对小姑娘陈玉华特别的疼爱。
陈玉华:
因为我上学让我吃大米粥,她就吃苞米面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长大的陈玉华也成了双目失明的宋大娘平常买米买面、洗衣做饭的最好帮手。
宋李氏:
干啥都是她领着我,到哪去都领着我。
陈玉华: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就能挑水了,该我干的活,我就承担起来了。
几年后陈玉华也长成了大姑娘,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了。如果结婚嫁人就要搬出去住,就要抛下双目失明的宋大娘,陈玉华能舍得下宋大娘吗?
陈玉华:
她本来以前也没有过好日子,我再给她扔了,她不更可怜了,从那以后就有一个想法,说找对象我得带着老太太,没有别的要求,只有这一个要求。
那时候,陈玉华前后相了五六个对象,听说她要带着一个盲人老太太一起出嫁,人家一听这条件就摇头拉倒了,当年这件事在八里铺邻居们中间也有些议论。
陈德发 陈玉华的邻居:
那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意思说带着老太太走,给人一个特别发傻似的。
别人的议论并没有动摇陈玉华的想法,她依然坚持,如果嫁人就一定要带上宋大娘。1977年,陈玉华认识了一个在地质队工作的小伙,叫常盛兴。刚开始,常盛兴赞同倒是赞同,也还是有些犹豫。
常盛兴 陈玉华的丈夫:
回家跟父母商量,她带着老太太,将来以后,我说你们老了怎么整?我作为长子,我也不能不赡养老人吧,作为儿子我也不能不管你们。我妈说你先不用管我们老的时候。
常盛兴的父亲常茂林老人是个明白人,当年他就十分赞同这门婚事。
常茂林 陈玉华的公公:
伺候瞎老太太,我一看这挺好的姑娘。我就冲着这一点,我一看根本人家,别人家谁愿意养着老太太。
就这样,1977年年底,陈玉华和常盛兴结婚了,打结婚这天起,宋大娘就和陈玉华小两口生活在一起。婚后一年,陈玉华和常盛兴他们的女儿常虹出生了。因为丈夫常盛兴在地质队工作,常年在外,这样陈玉华又要照顾宋大娘,又要照顾小孩子,所有的家务事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主持人:
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就这样又过了一年,终于一个机会来了,夫妻可以长期团聚了。丈夫工作单位同意他把家属调到内蒙古的通辽市,而且还给他们解决了一套住房。新婚不久的陈玉华多么希望夫妻团聚啊,可是盲人宋大娘呢,已经熟悉了八里铺的生活环境,她不愿意离开这里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那么是要夫妻团聚呢?还是要宋大娘呢?这可真让陈玉华左右为难。
陈玉华:
大娘说我可不能去,你去吧,我在这儿都习惯了,你去吧。我说那你不去,我也不能把你扔下。
考虑到宋大娘的生活,为了继续照顾老人,和丈夫多次商量后,陈玉华最终决定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这样的生活一过又是十几年。到了1992年,丈夫常盛兴的单位给他们一家人分了一套52平方米的两居室楼房,而此时陈玉华的女儿常虹逐渐长大了,儿子常旭也已经三岁了。52平方米的房子对于当时这五口之家来说确实有些紧巴,这时亲戚朋友都劝陈玉华干脆把宋大娘送到敬老院算了。
记者:
你那个时候想没想去敬老院?
宋李氏:
敬老院,我不去。
记者:
为啥不去?
宋大娘:
我在那行吗?我也看不着,吃饭啥的,她(陈玉华)也不愿意叫我去。
陈玉华:
确实往那儿一坐,人家能动的都出去溜达了,她坐那儿都憋屈,我也就舍不得。我女儿跟她姥,开始就在这个床上住,我们三口,我儿子就在那支个单人床,再支床就没有地方了,我和我爱人就睡沙发,就拉沙发,拉了十多年沙发,沙发腿都已经拉断了。
屋子虽然小了点,但是一家人的日子很温馨。这样又过了十五年。说起陈玉华夫妻俩对她的照顾,宋大娘有说不完的话。
宋李氏:
上个街还担心我在家怕我生病了,怕我有病都不敢上街。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陈玉华的女儿常虹、儿子常旭,从小就知道孝敬双目失明的姥姥。
宋李氏:
俺常旭(外孙儿)弄啥都给我,弄啥都给我,俺这个外孙女(常虹)经常给我买吃的。这衣裳都是外孙女给我买的。
常旭 陈玉华的儿子:
我家有麻将之类的东西,我把它堆成金字塔形状的,然后堆一起跟我姥姥玩,让我姥姥摸。
从平房到楼房,外甥女常虹二十多年始终和老人睡在一铺炕、一张床上,直到出嫁的前一天。
常虹 陈玉华的女儿:
那天我买的衣服,这是那天我买的,昨天给你买的柿饼好不好吃?
宋李氏:
好吃。
常虹:
好吃哪天我再给你买。
在陈玉华家,老人孩子、长辈晚辈互相照应、其乐融融,发生在她家的事,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们在很长时间都不知情。
梁桂芝 陈玉华的邻居:
原先不知道不是她亲妈,姥姥,姥姥叫着,我们都寻思是亲妈呢。
张淑华 陈玉华的邻居:
不管从吃和住和用的,那都照顾得心特别细,老太太吃东西,她给老太太做可口的,做软的,做稀的。
陈德发 陈玉华的邻居:
一个人可能是一时冲动做点事都有可能,你说这么二十多年,三十来年,对这老太太一直都挺好。
现在宋大娘每天睡两觉,醒来之后有时逗常虹两岁的女儿玩,有时听听小品、评剧、二人转。近几年,由于上了年纪,宋大娘经常会大小便失禁,陈玉华对宋大娘的照顾更加细心了。但是对于丈夫和孩子,她感到总有些亏欠他们的。
陈玉华:
夫妻之间上哪儿溜达溜达或者逛逛商场、逛逛公园什么的,我就没有这个时间,我陪她,尤其是我儿子。我儿子说了,妈我上我们同学家,人家都有一个屋学习,就我没有,连一个写字的地方都没有,我也想要一个屋。我们吃完饭以后就擦擦桌子,我说儿子,你写作业吧。
经过了艰苦的日子,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目前,陈玉华每天就是伺候好宋大娘,照看好外孙子,她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儿子将来考上个称心如意的大学。今年宋大娘90岁了,这个年陈玉华全家人过得热热闹闹的。
主持人:
在很多年里,陈玉华带着盲人邻居出嫁的事,人们都不知道,人们以为他们就是一家人,直到去年社区在给宋大娘办低保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了这个故事。而每当人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陈玉华总是说她只是做了平常人应该做的事,虽然宋大娘不是陈玉华的亲生母亲,但是她却比宋大娘亲生的女儿还要亲。这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故事,让人们温暖,让人们感动。
责编:刘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