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望》文章:善待大学生基层就业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15:47 来源:《?望》周刊

    几天前,一张郑州招聘会被大学生将大门挤倒、电梯挤变形的新闻照片,很直观地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求职高峰。据称,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如此庞大的人群集中涌向社会,其压力确实令人忧虑。

    不过,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每年吸纳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其实是有可能的。有关资料表明,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东部大城市就业难,进机关事业单位及垄断行业难。

    显而易见,鼓励大学生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无疑是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最有效的途径。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多年来,不论政府怎样鼓励,为什么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始终难成气候?有的人甚至宁可在大城市里零工资就业,也决不到基层去?

    有人认为是城乡巨大差距使然,也有人认为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问题,等等。应该说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以笔者之见,大学生拒绝基层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确缺少了点儿前辈青年到艰苦的地方去的精神,可“人往高处走”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规律。

    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到作为“引导者”的政府身上寻找。我们总说要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机制,可究竟拿出了多少具体的鼓励举措呢?

    的确,自去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如一些地方规定“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可提前转正”等等。在用人体制仍并行“双轨制”的今天,这些能解决“进编制”问题的政策,应该说对大学生有不小的吸引力,可无奈太原则太笼统了,能否兑现太难确定,以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恐怕很难让大学生动心。

    从这一点来说,大学生能否更多地把基层当作自己就业的选择,至少在现阶段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政府激励政策的进一步“做实”。比如,承诺多长时间、具体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让到基层去的大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可以与留在大城市的“好处”作一番权衡的好处。只有这样,基层在大学生心里才会有吸引力,才会是值得去努力奋斗一番的地方。而这些,以政府掌握的资源是可以做到的。(林蔚)

鼓励去基层 陕西建立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机制
专家提醒:大学生就业应看清自己的实力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 陕西建毕业生就业导向机制
江苏:今年前9个月有30.5万名下岗人员再就业

责编:陈昌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