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进入暑期,民航既迎来旅客出行的高峰,又面临雷雨天频繁光顾,造成航班延误的压力。民航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大型枢纽机场抓紧航班延误应急机制的完善和运行,将航班延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如何科学组织生产,加强系统内的链接,减少旅客遭受长时间的航班延误,正考验着民航的应急管理能力。
近两年以来,民航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治理航班延误。民航总局要求航空公司建立健全航班正常工作责任制,把航班正常与航线经营权、时刻使用权挂钩;对处置不力的重大延误事件责任航空公司予以处罚;建立长时间延误航班的即时报告制度;完善经济补偿措施;定期向媒体公布各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等。
经过治理,我们看到机场、航空公司提高了对航班延误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航班平均正常率超过80%,处于国际上的高位水平;一旦发生航班延误,有关方面能够向旅客提供饭菜、饮料。来自航空公司、机场方面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正在减少。
近期由于雷雨天多,民航频频出现恶性航班延误事件。航班延误是目前航空公司最感头疼的事。去年,有家大型航空公司因航班延误赔偿花费上亿元,而这家公司去年处于亏损的边缘,全年利润微乎其微。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因天气原因发生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不承担责任。但是,规定解决不了矛盾,众多旅客长时间集中在机场,身心疲惫,旅客急、机场急、航空公司急,极端矛盾一触即发。
有没有办法在旅客到达机场之前,就把航班延误造成的旅客与民航的矛盾化解掉呢?我国抗击“珍珠”台风的应急做法值得借鉴。“珍珠”是一场怪异的台风,突然拐了90度的弯登陆我国沿海,我国气象部门作出了准确预测,在“珍珠”登陆前一天,国家召集气象、交通、民政、沿海相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等开会,作出紧急应对,各单位紧急行动起来,沿海几十万群众被组织撤离,20万艘渔船、7万多艘商船回港避风,没有造成一个人员伤亡。
雷雨天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应急能力的考验。对于天灾,人类战胜不了,但是可以提前应对。比如,民航方面能否和气象部门加强协作,对不正常天气作出提前预测?空管部门能否根据气象预测,提前通知相关的机场、航空公司有关天气情况,告诉他们航班不能正常起飞?机场、航空公司在接到空管部门的通知后,能否提前给旅客打电话,通知旅客航班无法正常起飞,请旅客重做选择?
民航航班能否正常,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需要气象、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售票、公安等各环节紧密配合,快速反应,紧急应对。各相关单位摈弃互不往来的计划经济的做法,急旅客之所急,急航空公司之所急,才能有效。(完)
责编:刘彦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