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用点燃植物、蜡烛、油脂等照明。由于这些物质在燃烧时要产生大量的烟灰,对环境造成不小污染,人们便想出了一些减少烟尘污染的办法,制成了能“取光藏烟,致巧金铜”的照明灯,可以说它就是现代意义的环保灯具,本文讲的即是一例。
这件灯被称为“雁鱼灯”,高53厘米,1983年山西朔县西汉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咱们先从这件灯的外形说起:一只体态丰满的大雁,短尾上翘,双腿直立,脖颈向上延伸,然后回首张口,衔住一条肥鱼。大雁的背部还驮着灯盘、灯罩,其中灯罩的上边刚好卡在鱼的腹内。这不仅是造型美观,更重要的是结构科学合理,因为鱼和大雁的身体都是空心的。当灯盘上的灯油点燃后,所产生的油烟被灯罩挡住,不能乱飞,只能向上进入鱼的体内,再经过大雁的头部、脖颈,到雁的腹腔。由于人们早已在雁的腹腔里注进了一些清水,那些烟尘便自然溶入水中。
这里还要比喻一件事情,咱们许多人都有用煤火炉取暖的经历,煤火炉的烟筒虽然能将煤烟导排到室外,可总会有一些烟灰附着在烟筒的内壁上,时间长了,如果不加以清除,还可能形成堆积,乃至堵塞烟道。雁鱼灯也是如此,点燃久了,鱼和大雁的内壁也必然留存烟垢,再者说,清水溶解烟尘的能力也不是无限的。这就有一个如何清理烟尘的问题。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聪明的工匠们在设计这种灯具时已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许多部件都是可以很方便地拆卸、安装,像大雁的脖颈部分就分为两节,上节做成插入下节的子母扣方式。
这盏灯除了不让油烟乱飞外,还能调整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亮的大小:在灯盘的中心有个支灯,灯盘可以自由转动,灯盘上安装了两片半圆形的铜片,这两片铜片也是可以活动的,人们调整铜片之间的开口,就能够改变灯光照耀的面积,而转动灯盘,则能改变灯光照耀的方向。
这盏灯制作得也非常精美,堪称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大雁和肥鱼不仅造型准确,比例适度,还用墨线和红、绿彩进行了细致的勾画。大雁的头顶是鲜艳的红冠饰,通身都是翠绿彩色,并用墨线和红彩勾出层层相叠的鳞片状羽毛,羽翼部分的绘画,特别柔美自然。鱼身也满饰翠绿彩,再用墨线勾出鳞片。就连灯罩壁板上也不是空白的,曲卷的夔龙纹分布其间。总之,这盏灯看上去就让人赏心悦目。
人们采用大雁和鱼的形状制作灯具,还有着很美好的寓意。大家知道,雁是一种典型的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第二年春分又飞回北方。再者,雁在飞行时,形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有所谓“飞成行,止成列”的特性。雁这种按时南来北往和成行、成列的特点,被人格化,用以表示守信用,懂规矩,长幼有序。于是雁成了吉祥物。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北京地区曾经流行的一个婚俗:旧时的北京男方迎娶新娘之前,要备份厚礼送去,其中就有鹅笼,每个鹅笼装用胭脂染红的鹅,一般是送两只。这送鹅的习俗就是从雁转化来的。本来,人们也是用雁作为聘礼,可是大雁难得,于是就用鹅代替了。
至于鱼,因为和余谐音,象征富有,也早被视为吉祥物,这里就不多讲了。
最后要说一点的是,这种带有烟管的灯,在汉代是比较多见的,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已见到的有人形、牛形、鼎形、凤凰形等,根据灯上的铭文,这种灯在汉代被称为灯,而且这一名称延续到宋代。
更多历史新闻:
责编: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