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实话实说》节目组收到了署名段华的一封电子邮件。这位大学生在信中说,近十年来,一种疾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种病叫做强迫症。有关专家表示,强迫症虽然人们对它了解不多,但实际上几乎所有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过具有强迫性色彩的行为。最近,在几所大学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怎么回事?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它出现在你的朋友身上,你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人们没有理由回避这样一个人群,这样一个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
主持人和晶:最近有两位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得了一种病,困扰了他们很多很多年。医生把这种病称为强迫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它会给这些人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心理医生。李子勋先生,你好。
李子勋:你好。
主持人和晶:我想首先要告诉大家,就是强迫症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病?
李子勋:强迫症的患者一般就是,他有一个强烈的意向,一个冲突意向,就是他想做去一件事情,或者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但是他同时又产生另外一个意向,就是控制这个念头或者控制这个行为。这两个意向是同时产生的,它是对抗性的,一个是要做,一个是不准做。那么在这种冲突下,他常常会伴随一种强烈的内心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就把它称为强迫症。
主持人和晶:我想一下我的生活中好像也经常有自己跟自己对着的行为。比如我锁了门之后我老想回去再检查一下,这个门到底是锁了还是没锁。还有的朋友告诉我说,他兜里已经揣着钥匙了,可是他老要想一想我的钥匙带了吗,老要去摸一下。还有的朋友会说他经常在紧张,或者是集中精力想一件事的时候,他就有一个一直很固定的动作。
李子勋:对,无意识的动作。
主持人和晶:这些动作,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算是也有强迫症吗?
李子勋:这不能算。比如说一般人发现这个门锁没锁好,他产生了疑问以后,他回去把门检查一下,这个时候他并没有一个强烈的控制行为。
主持人和晶:我们会去检查这个门到底锁了没有。
李子勋:会检查或者重复做一件事,比如说检查作业,或者检查一个煤气,检查水,或者是反复地洗手,但是如果他没有一种强烈对抗的意向,这种行为只是他的一个习惯。
主持人和晶:大家注意到了,我跟李医生说话的时候,旁边有两把椅子是空的。主要是有两位患了这个病的朋友没到我们现场来,还没有到。在没到之前,我们想和李医生做一件事,就是先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最重要的是,想通过李医生给我们做一个提醒,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跟这样的人接触,你能不能来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
李子勋:我想首先要考虑到尊重,就是要尊重他们。
主持人和晶:第一,我们先要尊重他们。
李子勋:不要过度地同情他们。因为强迫症病人内心是很追求power(权利)的,但是不要过度地表现出那种同情来,因为同情会使他内心愤怒,但是你又不能非常傲慢,如果你要傲慢,他就会逃避,所以跟他交流就是要坦诚,就是实话实说。你们怎么想的,比如说你们不懂,你们说我不懂,我要问问你,你的感觉是什么?你得的病是什么?就是很坦诚地说,是比较好,而不要用一个很权威的方式,好像要教导他。
主持人和晶:李医生给了我们一些,比较简单而好记的办法。一是要尊重他;第二不要过度同情;第三要实话实说,也就是我们要坦诚相对。掌握了这三个原则之后,我们可以请出这两位朋友。先认识第一位朋友,段华。有请段华。
段华:你好,和晶。你好,李老师。
主持人和晶:段华你坐我这边儿。简单介绍一下,你现在是在工作呢?还是在读书呢?
段华:我现在是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现在念大三。
主持人和晶:现在怎么样?读书好吗?
段华:应该说现在的状态跟10年前判若两人。
主持人和晶:那么10年前,你现在回忆得起来那时候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你常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段华:常做的事最典型的有几个:一个是特别注意路上的小纸条,因为当时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有问题提问,把问老师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放包里。那个时候病情开始出现了以后,我就对纸条特别过敏,然后从学校到回家的路上,一路看着走,只要一看到小纸条,马上全身神经都紧张起来。
主持人和晶:就是说在地上,是吗?
段华:对,地上,随便一个纸条。因为我就会觉得那是我的,其实我也知道那不是我的,但是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条件反射。
主持人和晶:你想去捡它,是吗?
段华:对,有那种欲望。但是又觉得很脏,因为强迫症还有一点像洁癖。
主持人和晶:那时候你除了经常想看地上的纸条,想去找它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让你很难受的?
段华:很难受的就是离开教室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们每张抽屉都要上锁,我每次离开教室的时候要盯着那锁,大概最严重的时候要盯一个多小时,一直盯着它。
主持人和晶:盯着这个锁?
段华:对,而且一边盯着一边心里数数。因为数数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快点走。我是倒计数的,就是10、9、8、7、6、5、4、3,一直数到0,然后就准备走。但是刚刚脚一迈出教室,然后又觉得还没看好,又倒回去,又开始数数。就是这样反复可能几十遍。当然是最严重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说要稍微好一点。
主持人和晶:那时候你才几岁?
段华:15岁。
主持人和晶:15岁的时候,你跟你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你有这样的欲望,或者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你会告诉他们吗?
段华:不,肯定觉得这是很丢人的事。因为我一直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认为意志顽强的人是不会得这种病的。如果我的意志足够顽强,那么我一定可以自己战胜自己。当时有一种很幼稚的想法。
主持人和晶:你有没有给你的爸爸妈妈说你有这种难受的行为?
段华:当时没有跟爸爸妈妈交流。因为当时这也可以说是我父母在教育上的一个失策。因为从小他们就比较关注我的学习成绩,反正只要成绩好就说明一切都好。
主持人和晶:所以就没有在意你其他的行为模式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地方?
段华:也没有在意。当时完全没有心理健康这种概念。
主持人和晶:你当时听到这个病的名字,你紧张吗?
段华:当时根本没概念。
主持人和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
段华:不知道。当时一听可以休学,乐坏了,可以玩了。
主持人和晶:你那时候有没有觉得你身边的朋友、同事、老师,或者是你的家庭他们怎么对你?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段华:当时消息最开始封锁得很严。
主持人和晶:谁在封锁消息?
段华:我爸妈。因为是这样,我亲戚说这件事千万不能张扬出去,这是丑事,会引起别人的歧视。然后就到医院搞了一个假证明,就是急性肾炎,拿到学校就说段华患了急性肾炎,不能参加中考了,因为那时候距离中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主持人和晶:就是怕大家叫你神经病或者对你不好?
段华:对,肯定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和晶:段华是主动写电子邮件跟我们联系的一个朋友。你想在10年前,他们的家是那样地封锁这个消息,到今天主动跟我们节目组联系,告诉我们他的经历,然后愿意在这么多朋友面前把自己的这些行为表述出来,这个差别很大,是不是也能够说你的病完全好了呢?
段华:还不能这么说,但是可以说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因为我现在敢于面对去公众了,而且现在特别好的。我爸妈都特别高兴的是要到外面馆子吃饭,要走亲戚,要交朋友,要跟家人一起出去旅游。
主持人和晶:你原来这些事是从来不做的?
段华:不敢想象。在几年前都不敢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