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直觉——《鲁班锁》的工作体会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2日 11:54
今年初拿到“中国古代数学玩具”的选题,因为个人爱好的原因对这个选题充满兴趣和热情,所以尝试在这个节目中加入一些新的东西。这些尝试包括外拍、道具、演播室互动、短片形式等等,五期节目各不相同、最后效果也好坏参半,但是从收视率到观众反馈和同事评价一致比较认可的是《鲁班锁》。在非典期间,这个节目在十频道当周排名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这个节目有它成功的地方,但我不想多说它的技术细节,我想这不是一个节目能否赢得观众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节目中我更深的体会是创作者应该相信直觉、尊重自己的感受。
以《鲁班锁》为例,决定这个节目的走向其实是最快的。春节前我和姜勇一同拜访了嘉宾秦老师,在他家里我们首先被满屋的各式鲁班锁震住了,一种玩具居然有这么多的变形和发展,亲眼所见的那种感受难以言传,只能说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鲁班锁的世界。接下来,秦老师本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我们以往接触的许多专家学者型嘉宾不同,他是一个情感外向的人,言谈举止热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讲到他和鲁班锁的渊源以及其间的许多故事,他很投入,让我和姜勇也听得十分投入。于是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已达成一致:用秦老师的经历做主线,穿插鲁班锁的传奇来历、与建筑的渊源、科学分析等内容,前期还需要做的是找一位了解鲁班锁的建筑专家和外拍秦老师的作品及鲁班锁小屋,总的一点,要把哪些震撼和感染了我们的东西交待给观众。
以后的工作一路顺利,秦老师带着他的鲁班锁来到演播室,那一场的效果是最好的,一气呵成,让演播室里的同事都听得入迷。《鲁班锁》播出后,我接到了一个来自国家地震局的观众电话,亲耳听到观众的肯定,让我激动了好久。激动之余反思,突然想起学校里的一门课——《接受美学》。电视第一位的作用是满足观众,观众的期待视野。对一个节目,观众心里会预先有一些期望值,但这是很不确定的,因为除了已有的一些经验性信息,观众对节目的内容所知甚少。而通过前期的了解,编导手里可能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选择什么带给观众呢?以我自己为例,做节目时间久了,会有一些思维模式,按习惯思路做下来,肯定会中规中矩,但是缺少激情,连自己都很难打动更别说感染观众。今天的科学节目早已不是纯理性教科书式的节目了,科学节目的观众有哪些期待呢?显然不只是单纯的理性的科学信息,他们也需要充满激情的科学。从这个角度出发,编导应该尊重自己直觉,作为创作者第一次接触题目时的灵感和冲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人的普遍感受,因此也可能是未来最能吸引观众的元素。
《鲁班锁》播出后不久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秦老师因非典不幸辞世,或许他本人也没有看到这个节目,可以告慰他的是节目中尽可能完整地纪录了他的鲁班锁情结和丰富经历,有一天这些东西会不只属于他个人,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对我而言,有时也庆幸当时在节目中的投入,记录下这些宝贵的资料,有时又遗憾许多地方的处理仍然比较仓促,如果再来一次,或许能好一些。但是这个节目已经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尊重电视机前观众的感受、尊重嘉宾和主持人的感受,但首先是尊重编导自己的感受,相信直觉不会欺骗你。(何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