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焦点访谈首页

焦点访谈后记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21日 16:54

  1990年,我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大门,分配到《观察思考》栏目做记者。当时,这个偶而冒点批评性报道火花的栏目,正处于三起三落的第“三起”的起点上,“舆论监督”这个概念也未普及,一般把这类报道叫做批评性报道,或者叫负面报道。1994年初,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中央电视台决定推出《焦点访谈》,我所在的《观察思考》整体进入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我担任《焦点访谈》记者二组任制片人,以后又先后担任记者四组制片人、中心组制片人和主管主任,2001年,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总制片人。可以说,在《焦点访谈》的近九年的时间里,我从事过微观的节目制作、中观的节目管理和宏观的栏目发展,看到了她前行的脚步,体会了她的甘辛,也分享了她的荣誉。

  对于我们这些《焦点访谈》人来说,《焦点访谈》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更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舆论监督难,难就难在度的把握上,既让领导满意,又让观众爱看;即要报问题,又要报道本身不能出任何问题;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可以说,天天有一张考卷摆在《焦点访谈》面前,对此,《焦点访谈》为了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焦点访谈》人是感性的人,他们怀有“铁肩担道义”的崇高理想,他们具有帮着无力者前行的信念,他们赋有激浊扬清“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的责任。

  《焦点访谈》人又是理性的人,他们非常鲜明地提出要本着一个建设性的思维来开展舆论监督。确立了“用事实说话”的栏目定位;探索出“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总结出“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的报道方法;明确了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实负责、对自己的良知负责的态度。

  这就是《焦点访谈》一直倡导的热情投入、冷静思考的精神,这也是《焦点访谈》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本书力图反映出《焦点访谈》人思考的轨迹和实践的脚印。

  为此,谨将此书

  ——献给《焦点访谈》。她虽然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但是,她不仅仅属于中央电视台,她是连接党和人民的一座桥梁,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因此,《焦点访谈》的位置在每一个焦点人心中都是神圣的。

  ——献给我的《焦点访谈》的全体兄弟姐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汗水打造了《焦点访谈》的金字招牌。有的同志感慨道:你想上天堂吗,请来《焦点访谈》,你想下地狱吗,请来《焦点访谈》。外人只是看到了他们在天堂的一面,他们在“地狱”中练狱般的一面却鲜为人知。

  ——献给给予《焦点访谈》支持的人们。没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广大观众的支持,《焦点访谈》不会走到今天,这正是《焦点访谈》不断前行的动力。

  衷心感谢在写作此书时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和同事。

  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同志在百忙之中,拨冗撰写了长达一万多字的序言,对《焦点访谈》给予全面而中肯的评价;

  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同志在序言中,对如何进一步办好《焦点访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孙玉胜、新闻中心主任李挺对此书的写作给予了指导和鼓励;

  《焦点访谈》的同事们的卓越成绩是我写作的动力源,他们敏于行而勤于思,基于实践总结的经验成就了此书的一些观点。

  一些专家、学者长期关注《焦点访谈》,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受益匪浅 。

  我的同事孙金岭为了此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焦点访谈》人用节目说话。

  

梁建增

  2002年9月9日

(编辑:辛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