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建议大学生:先谋工作再找好工作

 

CCTV.com  2008年10月23日 13:3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北京晚报  

    11月20日是教育部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进高校招聘的最早期限。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求职高峰拉开了帷幕,大学生就业难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独有

    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有多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织编写并最新出版的2008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最经常使用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般是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从学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实际上就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2.6%。

    绿皮书指出,使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指标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实际上处于就业状态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被包括在高校就业率统计的“就业”一类中。例如,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实际上找到了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不能为毕业生办理户口等原因,毕业生未能办理正常的派遣手续,学校在统计就业率时,就不会把这部分学生统计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这个指标,实际上低估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绿皮书透露,很多发达国家也是使用初次就业率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日本这一指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约为80%,目前基本在60%至70%之间。尽管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倾向于低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粗略比较来看,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不低。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下一代》的主编就指出,现在中国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难早已是全球性问题,而不是中国特有的;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并不更加严重。

  探因:六大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绿皮书认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由于工作经验缺乏而造成就业困难,这也是所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给大学生寻找工作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在目前中国的失业率中,有70%以上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完善和公共就业服务不健全等摩擦性、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失业自然也不例外。第三,大学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相对状况改变。任何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状况的好坏,都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1998年高校毕业生数还仅为83万人,2005年达到了307万,是1998年的3.7倍。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较高的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劳动力相比,在就业竞争中应该具有优势;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劳动密集型,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对普通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大。这样,大学毕业生快速增长的供给和较少的需求,就造成了不匹配问题。第四,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第五,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都希望找到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并进而享受到与户口相关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对于想在大城市落户的大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加困难。最后,对地域和所有制的偏好,以及对工作的预期过高,也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路径:先积累经验再谋求更好工作

    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绿皮书建议,首先是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纳入治理青年失业的范畴,在保持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技能。二是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议对于青年就业能力培训可采取就业见习补贴计划,补贴可以直接补给个人,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补贴到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等;采取财政、信贷和税收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促进青年创业。三是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提供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减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搜寻时间,同时通过充分获取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和层次设置;此外,加大户籍制度和城市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流动上的障碍,提高地区之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帮助青年学生借助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绿皮书还建议,要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辅导,引导大学生改变普遍存在的一些认识,比如只有在大城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才有发展前途,等等。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内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工作。引导学生不要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在不能一步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先从事一些不十分满意的工作,在工作经验积累过程中,谋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国际经验也表明,不断增加的工作经验,对于实现就业很有帮助。

责编:刘立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