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5日本军事战略调整:向实质性可操作性转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5日 11:25 来源:

  中新网1月15日电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新一版《防卫计划大纲》出台,以此为契机,日本新一轮的军事战略调整拉开了帷幕,其军事发展开始向实质性、可操作性方向转型。第319期《学习时报》载文指出,这一转型将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军事力量性质的转型,二是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型,三是军事力量的结构性转型。就近期来看,日本军事战略调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完成军事力量的性质转型

  自日本战后重整军备以来,围绕着自卫队的性质及其是否违宪的讨论始终是日本朝野的热门话题。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大国化”进程的加快,日本社会各界对自卫队的认同感及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据2005年版《防卫手册》统计,目前,对自卫队表示关注的国民比例达59.4%,较之1981年的49.6%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日本民意的这一变化为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提供了社会基础。2005年11月22日,执政的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针对第9条的修改。根据该草案,现行宪法第9条中“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之条文改为“为确保我国的和平与独立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保持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权力者的自卫军”。同时草案还进一步规定,自卫军“为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实施国际协调活动以及在紧急状态下维持公共秩序或旨在保护国民生命与自由的活动”。对此,《朝日新闻》和《赤旗报》均认为,新宪法草案将为日本在海外行使武力开辟道路。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自民党新宪法草案距离通过并颁布实施尚有较长的路要走。首先,修改宪法必须获得众参两院2/3以上议员的同意。其次,即使新宪法草案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还必须进行全民公决,需半数以上的国民赞同才能有效。考虑到该草案通过的难度,小泉首相已明确表示,在其任内的2006年9月之前,将不会将其列入国会审议日程。

  然而,无论如何,就当前日本的国内政治气候来看,围绕着宪法的讨论已经不是“是否修改”,而是“如何修改”和“何时修改”的问题。这一程序一旦完成,对于日本未来的军事发展而言,其意义将非同小可。“自卫队”与“自卫军”、“防卫厅”与“防卫省”,虽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二、以“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为特点的军事战略方针开始进入落实阶段

  就“04大纲”来分析,其中对日本军事力量的职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保卫日本”和“预防国际性威胁”。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日本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谓动作频频。

  自2003年12月日本根据《伊拉克重建支援特别措施法》向伊拉克派出第一支部队以来,日本政府已连续两次延长了驻伊自卫队的派遣期限。2005年12月,自卫队500名轮换部队开始分批前往伊拉克。小泉政府之所以在国内舆论强烈反对、内阁支持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仍坚持对伊派遣自卫队,其战略企图除为了迎合美国外,更深层次的考虑则是为日本军事力量未来的“海外干预”铺平道路。

  2005年1月,在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灾难后,日本自卫队迅速向灾区派遣了总数近千人的国际紧急救援队。这是战后日本政府向海外派遣的最大规模的现役部队。日本此举的战略意图显然不仅仅在于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就其军事意义而言,无疑为自卫队检验在实施“海外干预”行动中的联合运用、远程兵力投送、联合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2004年11月,日本《东京新闻》披露了防卫厅的一个委员会于同年9月提交的一份正式报告的内容,称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胁”,认为中国武装进攻日本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报告宣称,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对日发动攻击:一是台湾海峡两岸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二是中日两国领土争端加剧,三是东海海洋资源争端。2005年1月16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防卫厅已对中日两国有领土争议的尖阁群岛(我钓鱼岛)以及冲绳本岛以西的其他岛屿制定了一套“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甚至还详细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行动方案。日本选择这一时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既有为其军事部署调整寻找借口的企图,同时也有着为其“主动先制”战略方针进行预先战略布势的深层次考虑。

责编:辛梓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