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后沙龙时代”的悬念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7日 06:59 来源:
    专题:沙龙突发“严重”中风

  人民日报消息: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充满传奇色彩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已不可能像上个月那样只是在医院小住即重返政坛了。医院方面已对媒体表示,沙龙的大脑因中风及大面积出血而遭到永久性破坏,并认为沙龙可能从此不再能工作。这无异于宣布了沙龙政治生命的完结和以色列“后沙龙时代”的来临。

  沙龙的健康牵动着世人的神经。沙龙曾戏言,其健康是以色列的国家机密。现在,秘密已成了公开的现实,但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的原因依然存在。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年逾古稀的沙龙再度青史留名的一年,只是他不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也不是擅闯圣殿山的“挑衅者”,而成了推动巴以和平的“勇敢者”。没有他,加沙这块被以色列占领了38年的土地重回巴勒斯坦人手中依然是遥远的梦。也正是这一勇敢者的举动,引发了以色列政坛的地震,沙龙毅然离开他曾担任主席等要职的利库德集团,创建前进党,自信地投入定于3月举行的以色列大选。

  在充满苦难和血腥的巴以纷争中,和平往往意味着血的代价。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牺牲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认为,与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拉宾相比,沙龙放弃加沙之举,不比拉宾所做的让步小,因而危险也更大。沙龙敢采取“勇敢者”举动,并不因其年事已高不惧死亡,而源于自信:他拥有以色列其他政治家所没有的“独特”政治资本。

  沙龙的一生可以说是浓缩了的以色列史。沙龙参加了以色列对阿拉伯人的五次战争,并屡次扭转战局、建立奇功。在这点上,他是不少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正是因为这一无人企及的政治资本,他敢于置以色列内部的激烈反对于不顾,把加沙交给巴勒斯坦人,而不用担心“叛徒”的骂名。也正是他的这一政治资本可以解释,为什么既缺乏明确政治纲领、也没有健全组织机构的前进党组建伊始,就凝聚起相当人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3月的以色列大选本该是沙龙个人的“魅力秀”。

  没有了沙龙,以色列会选出新的领导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个人是谁,他都很难有沙龙这样的个人魅力了。如果说在这点上确定无疑,悬念则出在新领导人可能采取的政策上。一方面,因为感召力的降低,在事关巴以局势的政治决策上,他可能不会像沙龙那样果断,会趋于保守;另一方面,在对哈马斯等组织的打击报复上,因为没有沙龙那样可以让步的资本,他可能比沙龙的态度更激烈。

  沙龙曾放言,“等着瞧吧,迟早是我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撤离加沙可以视为沙龙对这一诺言的一步实践,这一践言之举也为沙龙赢得了不少赞誉。当人们还在期待着沙龙“莫把起点当终点”,进一步为中东和平努力时,他的政治生命却因健康原因走到了终点。对沙龙个人来说,这当然是一大憾事,对未来的巴以局势而言,则平添了许多变数。

  但也有学者指出,巴以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关系。由于时间关系,定于1月25日举行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的结果甚至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以色列人对下一任总理的选择。如果巴从此走向稳定,则证明沙龙的单方面撤离取得了积极效应,那么,即使没有了沙龙,其创立的前进党也一样可能赢得选举。如果巴选举中极端势力大胜,仍维持武装,维持第二个权力中心,出现让以色列人担心的局面,那么,以色列选民就会把票投给一位更强调安全、更强硬的领导人。

  两场大选在即,少了沙龙的个人影响,多了几分环环相扣的悬念。

  《人民日报》 (2006年01月07日 第三版)

责编:刘彦妤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