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转折之战] 莫斯科——最后的堡垒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03日 12:39)

  央视新闻频道今晚20点10分播出二战经典系列片《转折之战》之《莫斯科——最后的堡垒》,明日2点10分和10点10分重播,敬请收看。

  CCTV.com消息(纪事):1941年年初,莫斯科是惟一还没有进入战争状态的欧洲国家首都,巴黎、布鲁塞尔和华沙均已沦陷,伦敦也在遭受轰炸,柏林已经全面动员,但是在莫斯科,当1941年的春天来临时周围仍是一片和平景象。

  在进行了几个月的喘息和休整之后,政治清洗已经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也已经被束之高阁,1940年新年时,莫斯科对和平还充满了信心。在欧洲的另一边,帝国主义战争仍在无情地推进着。

  此外,由于波兰已经被瓜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已经被并入苏维埃联盟。苏联的边境线看起来似乎既遥远又漫长,德国人距离首都莫斯科尚有600英里的距离。

  如果真的遇到军事危险的话,苏联红军可以随时待命,这支部队战斗力强大而且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再者说,为什么会有危险呢?斯大林已经设法与希特勒签署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这个条约似乎可以确保和平。

  1940年11月12号,斯大林的得力助手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抵达了柏林,他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双方会谈时,希特勒建议瓜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因为迹象表明大英帝国的国力正在衰落。而莫洛托夫则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他想知道德国接下来会如何处置罗马尼亚和芬兰,为什么希特勒对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如此的感兴趣。这些都是他所疑虑的问题。希特勒的翻译史密特在一旁感到非常担心,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根本无法达成妥协。由于差距太大,没有达成协议,莫洛托夫空手回到了莫斯科。

  事实正是如此,苏德之间的这次接触并没有使局势发生任何改变。有直接证据表明德国正在制定对苏联的作战计划,明显的例子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缔造者古德里安对苏联的军力进行了评估,并开始做战争准备。

  事实上,希特勒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在政治上的合纵连横,他继续玩弄外交手腕在东南欧新独立的国家展开外交活动积极为战争做准备。德国先后加强了与南斯拉夫、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各国的联系,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在1940年到1941年5月间德国先后签署了十几份类似的条约。

  在世界的另一端,一位身材矮小的人正准备动身前往欧洲,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分别与希特勒和斯大林举行了会谈。根据他们所签署的协议,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命运将会钟情于哪一边。陪同松冈洋右到火车站的是德国驻东京大使理查德·苏格一行。苏格是一个双料间谍——纳粹的头号特务——也是斯大林的头号间谍。从东京,苏格事无巨细地向克里姆林宫作了汇报。以这个1941年3月25号的记录为例。它讲的是:德国将于1941年6月下旬进攻苏联,苏联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左翼的进攻。斯大林并不相信;与此同时,松冈洋右也在加紧行动。在柏林,希特勒试探性地问他:如果德国和苏联之间发生战争的话,日本会如何行动?松冈洋右礼貌地回避了这一问题。两天之后,在1941年4月13号,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斯大林感到很高兴,这样他就不必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了。

  最后,希特勒不得不自己做出决定,从1941年夏天开始,希特勒酝酿发动了一场伟大的战争——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已一步步逼近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在没有任何战争警示的情况下,德国闪电军队攻入苏联境内,德军非常顺利地度过了苏德之间的边界河流——布格河。苏联边防线被德军轻易突破了。

  1941年6月22号破晓时分,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对苏联的66个机场不停地狂轰滥炸。

  苏联空军奋起迎战,但是无法抵御德国空军的强大火力。

  到1941年6月22日中午时分,已经有1200架苏联飞机被毁,其中800架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于机场。德国空军(Luftwaffe)至少已经在几个月之内取得了制空权。

  从北极圈内到南面的黑海,153个德军装甲师从各个方向向东推进,朝着莫斯科前进。

  装甲部队在后,德国空军在前开路,数千英里范围内的森林、草场和村庄等被夷为平地。苏联军队完全被突如其来的一切惊呆了,前线部队仅仅在两个小时前才接到警报,他们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尽管在一些地区苏联军队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是这根本没有任何效果。

  在最初的24个小时里,德军先头部队深入苏联境内40到60英里。但是布格河边上的布托里托斯克森林却给德军的快速推进增添了麻烦,这似乎预示着俄罗斯战役将不会像希特勒原来预想的那般容易。

  数百名苏联士兵和一些平民陷在了德军的包围之中,在队长和政委的指挥下作着顽强抵抗。德军的四个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歼灭他们。苏联守军虽然被歼灭,他们却分明地向世人昭示,“我们就要死去了,但决不投降,再见了,我的祖国!”

  在莫斯科,苏联政府对1500万莫斯科市民发布了总动员令。各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对德军发动的突然进攻非常震惊,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加入战斗。

  苏联军事将领把所有能够汇集到的兵力都送往到了前线,投入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由于苏联的军事指导思想是防御,因而战争一开始并没有展开有效地反击。但是,他们遭遇的挫败还远不止这些。

  过时的坦克、未经很好伪装的大炮和战斗机都被直接送往前线。

  在北方战线上,经验不足的苏联士兵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

  撤退是无可避免,逐渐地,白俄罗斯不得不放弃,落入了侵略者的手中。

  7月3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下达实施了“焦土政策”的命令,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在广播讲话中说:“同志们,国民们,兄弟姐妹们,我要对你们说,亲爱的朋友……”一直对他心怀敬畏的人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他这么说话,他说:“一定不能让敌人找到一台机器、一辆马车、一片面包或一罐汽油,牧羊人必须把你们的羊群赶到别处去……”

  历史上,莫斯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悲剧。为了抵御入侵的拿破仑军队,俄罗斯人曾经自毁家园。

  美好的家园,转眼成为了一片焦土……

  德军进入一片烈焰冲天、满是灰烬的荒芜地带。放眼望去,地平线依然是看似无穷无尽的熊熊大火……

  在通向明斯克的路上,3500辆德军坦克排成了长队,灰压压的一片,浩浩荡荡向前推进;在装甲部队的后面,步兵紧紧跟随……

  大炮发射的呼啸声,坦克履带的轰鸣声,响彻了街道和村庄。在那里,战斗正在进行。

  德军发明了一种地毯式的坦克推进战术,它可以成功地将苏军的整个部队碾平。几乎没有人能够突破德军的重围,但是也有少数幸存者。

  这些苏军坦克和卡车成功摆脱了德军步兵和反坦克部队的层层包围。

  其他不大幸运的就会变成纳粹的俘虏,他们的生死存亡也将任其摆布。

  希特勒曾下达命令,就地处决被俘的共产党人和政委,这个命令并没有在前线得到严格遵守,但是后方德军对这一命令遵照执行,因此,数千名被俘的苏军士兵丧生,或被处决,或被饿死。其中就有斯大林的女婿。

  德国装甲部队在向前推进120英里之后进入了满目疮痍的明斯克,这是去往莫斯科的第一座大城市。

  7月初,德军骑兵穿越了白俄罗斯地区的贝尔齐纳河(Berezina)。德军继续向前推进。这一阶段的战斗多而简短,并且非常的激烈。

  白俄罗斯东北部城市维帖布斯克(Vitebsk)的占领是由德国步兵宣布的。德军装甲部队正向斯摩棱斯克进发,在那里,俄罗斯的命运将会改变。

  在斯摩棱斯克郊外,苏军正在生产着一种秘密武器——苏联士兵用他们喜欢的一首歌曲的名字将斯大林的这种可怕武器命名为“卡秋莎”。36发火箭弹可以同时从一个炮堂里发射出来。

  T34型坦克也是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它装备了更多的武器弹药,行进速度更快一些,T34型坦克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最好的坦克。

  尽管如此,德军依然占据优势。

  斯摩棱斯克的战役将一直持续三个星期。这座城市在德军和苏军之间几度易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德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但苏军仍然坚守不放。

  尽管德军气焰嚣张,但其武器装备已经严重受损,人员伤亡更加惨重,德军已有10万名士兵战死,30万受伤,伤亡总数超过了6月22号发动对苏战争时德军总数的10%,“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放慢了。

  希特勒感觉到在某个地方将要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他乘坐专门的飞机飞往明斯克视察。此时此刻,希特勒才感觉自己对军需的重要性有了更好的了解。他决定亲自主持大局。俄罗斯战争将一改往日的打法。对此,三军欢呼叫好,而将帅们则惴惴不安。在作战地图前面,将军们认为,既然现在是距离莫斯科仅剩下210英里的距离,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直取莫斯科。相反,在希特勒眼中,莫斯科不过是个象征。作战目标必须改变。重要的是乌克兰。1941年8月中旬,不顾总参谋部的压力,希特勒下令改变行进路线,让正朝着莫斯科挺进的部队改向南继续推进。

  被占领地区的游击队运动表明了世界对德国人入侵的反应,那些在斯摩棱斯克和和明斯克战役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们在白俄罗斯的山区和森林地带开展了积极的地下运动。

  对德军来说他们面临的危险是致命的,在丛林地带,苏联士兵会向所有方向发起反击,随时随地死亡都有可能降临。

  为了对付游击队等地下组织,德国党卫军专门派出了特遣部队。不久,他们就以残酷无情而著称。

  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的行列,一些人甚至是青少年,通常是年轻人。战争几乎成了所有俄罗斯人的头等大事,男人和女人潮水般涌来,都各尽所能地支援战争。

  苏联领导人开始将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搬出莫斯科,其中,最突出的努力是把莫斯科的工厂搬迁到了相对安全的地区,1500座工厂被紧急搬迁,数千辆火车行驶数百公里的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运送人员和物资,几个星期之后,这些人又重新投入工作,为红军提供后援。德国不久后也将意识到了,苏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业大国。

  在德国发动进攻苏联战争的同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向斯大林表示将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几个星期后,1941年7月12日,英国驻莫斯科大使与苏联签订了援助条约。同样的条约也很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

  几乎是立刻,成千上万吨战略物资从英国利物浦启运到苏联,刚开始时,海上运输受到德军“无限制潜艇战”的困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装商船突破了德军潜水艇的封锁。现在,莫斯科再次成为德军闪电战最大的目标。

  古德里安将军在9月30号以“台风”为代号发动了向莫斯科的进攻。德军统帅部集中了苏德战场上38%的步兵和64%的坦克,共五十三个步兵师、十四个坦克师和八个摩托化师,,以钳形运动之势直取莫斯科。

  在维亚兹马和格里亚兹森林,战斗异常激烈。

  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阵势再次取得了成功。他们包围了几个苏军部队,对苏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对于高度机械化的德军部队来说,它们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大雨使得俄罗斯本就落后的道路变得异常泥泞,霜降到来的提早更是增添了麻烦。德军机械化师陷在了行进路上的冰水交加的泥泞中,寸步难行,贻误了大好战机;快速推进已不可能,只有履带车辆还可以勉强推进,补给卡车队伍向前行进的速度下降到每天80英里。

  在晚上,勉强行进的车辆会陷入泥沼;到了早上,又会被冻得结结实实。为了补充燃料和弹药供应,先头部队已经等了三个星期。

  在后方,局势也变得越来越糟——通讯线路已经不堪重负,食物配给也宣告暂停;俄罗斯的火车轨道的间距也必须缩短,以便于较短轮距的德国机车能够在上面行驶。

  当寒冷使大地封冻的时候,德军机械化师才重新在冻硬的地面上快速行进,试图弥补那些损失的时间。

  现在,德军距离莫斯科仅仅剩下不到120英里。兵临城下之际,苏联军事将领开始担心,首都莫斯科能否保的住?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和外国使领馆被迁移到东部较为安全的地区,一半的莫斯科市民被紧急迁移,留下的人则积极投入战斗。在广场和林阴大道,妇女们挖掘反坦克壕沟并且设置了路障。几个星期之后,40万名志愿者一共挖了5000英里的战壕。

  国家纪念碑被尽可能的保护了起来,有的加上了伪装。莫斯科严阵以待德国人的进攻,这座城市的每一个部分都部署了兵力。

  为了扰乱莫斯科的士气,德国空军实施了恐怖袭击。每天晚上,数百架曾经在上一年轰炸过伦敦的飞机向东方飞去。每天晚上,莫斯科市长普朗金都会通过电话发布空袭警报。(俄语讲话:莫斯科市长普朗金发布空袭警报)

  每当空袭响起时,莫斯科市民就会躲藏进地铁里,3年前苏联建设的莫斯科地铁现在成了这个国家的庇护所和他的骄傲。

  德国人的目的是将城市焚毁。城里面还有很多木质建筑。在莫斯科,普通市民变成了消防队员,学习扑灭燃烧弹;由于没有足够的男人,妇女和儿童也被组成了灭火小分队。

  11月6号,斯大林决定离开克里姆林宫参加一个党政军主要领导会议。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24周年的会议上斯大林对党政领导发表讲话。

  苏军一开始遇到的挫败是由于事实上苏联没有进行有效的抵御,但是,尽管如此,德军仍然注定会失败,苏联军队终将战胜德国入侵者。

  第二天,11月7号,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苏联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阅兵仪式,斯大林再一次发表讲话。

  斯大林在30年代进行的整肃行动削弱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现在他已经意识到红军是惟一能够拯救国家的力量。尽管苏军遭遇到了一些失败,他仍然在讲话中对苏联军队给予了很高评价。

  尽管一些苏军将领对红场阅兵持有异议,但是,斯大林坚持阅兵式必须照常进行,以鼓舞士气并对侵略者表示蔑视,最终他的意见占了上风。被斯大林喻为“伟大俄罗斯的拯救者”的苏联红军队列从莫斯科红场上走过,然后直接奔赴前线。

  这样做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德军就在6英里之外,而且莫斯科事实上已经被德军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包围。

  拯救莫斯科的希望寄托在了那些坦克身上。它们都是由年轻人驾驶的。

  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从列宁格勒到其他城市,紧急设立的路障和防御工事封锁了每一条入口。

  尽管遭受了重大损失、日益加重的严寒以及莫斯科军民的顽强抵抗,德军坦克部队仍继续向前推进。

  在鲍罗季夫关口,正是在这里,1812年拿破仑遭到过致命的一击。德军在这里也遇到了同样顽强的抵抗。

  在北方,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伏尔加,然后是莫斯科—伏尔加运河,里面漂浮着巨大的冰川,现在距离莫斯科仅仅剩下35英里,在南方,古德里安领导的南方面军离莫斯科也日益靠近。合围攻势眼看就要收拢了。

  突然,严寒降临了。这突如其来的严寒拯救了俄罗斯,对这样的严寒德国军队几乎没有丝毫的准备。

  在这种条件下,德国军队窘困异常,他们几乎被冻僵了。希特勒闪电战的关键是推进速度,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可能了。严寒给德国军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对于这个本该结束的战斗,他们没有御寒的棉衣,寒风证明比斯大林的任何武器都好使。

  冰冷的天气使武器失灵,甚至连坦克和卡车都因为润滑油冻结而无法前进。德军已经失去了在军事装备上的优势。

  严寒不仅使武器装备失灵,士兵也同样感受到了影响。大部分的能量都被德军士兵仅仅用来取暖了。看起来德军总参谋部要想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已不可能。历史上,拿破仑已经为此树立了先例。

  在德国,来自东方前线的消息让300万现役德军的父母翻箱倒柜地寻找暖和衣服,全国上下齐动员,最后组织了一大批棉衣,但是,太晚了!火车被大雪困在了路上,而且受到游击队的骚扰。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俄罗斯前线。

  与此同时,希特勒拿出了几个新花样,但是已经很难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了。

  法西斯式的强盗哲学依然无视事实。为了鼓舞士气,纳粹当局列出了一个单子,上面是可能从莫斯科夺取的战利品,包括所有的政府办公大楼、饭店、旅馆等等。

  德军第一阶段进攻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在1941年12月,现在他们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不过25英里的距离。德军将领甚至能看见克里姆林宫塔尖上的红五角星。

  德军一个突击队进攻到了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莫斯科已处在德军大炮的射程之内,但是他们再也没有向前推进,苏军的抵抗十分顽强,双方都伤亡惨重。

  事实上,德军将领也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已经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现在,德军已经开始疲惫,而苏军却愈战愈勇,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赶来的援军也源源不断地赶到了前线。

  这些从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能够胜任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下战斗,这是一支新式红军,他们从远东地区的林场和工厂召募而来,他们的装备能够抵御俄罗斯冬季的严寒。

  新将领率领的这支部队,他们的名字很快就将传遍苏俄大地——贝劳将军,德瓦托将军,反攻于1941年12月5日正式展开了,苏联第16集团军在莫斯科北面的卡里尼纳前线首先发起了反击。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双方寸步不让,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多公里的半圆形阵地上,德军全线被苏军遏止住了。

  当局势表明德军已经只能防御时,朱可夫动用所有能召集到的苏联军队展开反攻。现在,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士气高涨的苏军士兵向疲惫的德国军队展开了狂轰乱炸,现在,时机正好而且非常重要,苏军配备了能在雪地上行动自如的坦克和滑雪板,他们能轻松应付困难的环境,现在苏军已具有明显优势。

  第米克洛夫和克林(莫斯科附近的两座城镇名字)是首先从德军占领中解放出来的城镇,苏联红军对后撤的德军展开了猛烈进攻。

  俄罗斯空军终于夺回了制空权,苏军战斗机再次翱翔在俄罗斯冬季的天空之上,它们在空中为快速向前推进的坦克部队开平了道路。

  接下来,一座接一座的城镇和村庄被重新夺回,象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而德国军队在撤退过程中仍然继续构筑防御战壕。古德里安自从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部队踏平波兰以后,第一次被迫后撤,以便在坚硬的冰天雪地上组织起一道防线。

  虽然在数量上不敌俄军,德军依然依靠严格的训练和纪律且战且退。惟一能够给将军带来安慰的是他们还能有秩序的撤退。随着苏军坦克等炮火的不断压近,现在,德军的撤退已经也成了一种免被消灭的逃跑。

  数百名德军,很快,数千名德军被俘,他们已经被严寒和失败击垮了。

  德军的撤退标志着对莫斯科进攻的彻底失败。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被毁弃的坦克和卡车随处可见。

  为了避免遭到灭顶之灾,德军向西线溃败。在溃退的途中,所有西行的路线都遭到了空中的打击。

  不仅有来自空中的打击,德军在地面上也成了猎物。雪原之上,哥萨克骑兵横扫而过,任何坦克都无法与其相比。

  撤退的德军在身后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伤亡士兵,他们对莫斯科的造访付出了血的代价。希特勒气急败坏,撤换了包括古德里安等在内数十名高级将领的职务。

  莫斯科终于获救了,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战争结束后,阵亡者被掩埋,他们中间有德瓦托(Dovator,苏军将领的名字)将军,作为哥萨克骑兵的领袖,他死于对德作战。

  他的士兵最后开枪为其送行!

  莫斯科获救了!但是,在俄罗斯广袤的乡间,平民的遗体随处可见。德军的特遣部队会跟踪撤退的俄军,暗杀被俘的德军士兵以及所有和游击队有关的人。

  曾经在某些地方,所有的抵抗者都被德军处以绞刑。

  莫斯科获救了!但是,俄罗斯的文化遗产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柴可夫斯基的故居被毁,托尔斯泰的故居也日渐凋敝。在紧邻托尔斯泰的墓地,德军阵亡的时候会把他们埋葬,但当俄军返回时,对敌人的仇恨甚至发泄到了坟墓之上。

  俄罗斯军队让德军退避到60英里以外的地方。历史重演了,当军队经过鲍罗季诺的这座历史悠久的纪念碑的时候,130多年前,入侵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也是在这里被逼撤退的。

  对莫斯科而言,解放的一刻已经来临。

  《转折之战》系列记录片介绍

责编:李莽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